初至西湖记

明代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白话译文

从武林门向西走,就看见保俶塔耸立在重山之间,这时我的心早已飞到西湖上了。中午,到了昭庆寺,喝过茶,便划着小船驶入湖中:青翠的山色如同美女的蛾眉,鲜花的光彩如同美人的面颊,温煦的和风如令人陶醉的醇酒,湖面的波纹像柔软的绫罗。我一抬头,已不觉目眩神醉。这时若要用一句言词描写这里的景色,已经是不可能了。我的感觉大约和东阿王曹植初次遇到洛神时一样吧。我游西湖是从这时开始的,时间是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

当天晚上,我同子公乘船到了净慈寺,寻找阿宾过去住过的僧房,然后沿着六桥、岳坟、石径塘的道路返回,匆匆地领略沿途风光,没有来得及仔细观赏。第二天早晨,收到陶石篑的名帖,等到十九日,石篑兄弟与学习研究佛经的王静虚都来了,在西湖的好朋友,一时都聚会在一起。

词句注释

  1. 武林门:在杭州城北。宋代叫余杭门,俗称北关门。
  2. 保叔塔:在西湖北宝石山上。始建于宋开宝元年(968年),吴越国忠懿王钱弘俶的舅舅、丞相吴延爽在宝石山建塔,当时亦称宝石塔。北宋僧人保叔募缘十年重修此塔,故又曾叫保叔塔。根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修时塔身上《重修保俶塔》碑记,称其为“保俶塔”。突兀:高耸貌。
  3. 午刻:正午、中午。昭庆:昭庆寺,在钱塘门外。
  4. 棹小舟入湖:划着小舟泛舟游湖。
  5. 山色如娥:远处群山翠绿,宛若美人的螺黛染眉。
  6. 花光如颊:白堤上的繁花姹紫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
  7. 温风如酒:湖上的和煦春风,如同酒香飘拂一样醉人。
  8. 波纹如绫:湖水波光,恍如白绫一样起伏摆动。
  9. 目酣神醉:形容西湖美景让人见了如同醉酒般的迷恋和陶醉。
  10. 东阿王:三国时曹操第三子曹植,他曾分封为东阿(今属山东)王。洛神:又名宓妃,伏羲氏之女。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洛水女神,曹植与洛神梦中相遇,创作《洛神赋》名篇,以寄托对洛神的思慕爱恋。
  11. 万历丁酉: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12. 子公:方文撰,字子公,自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至三十五年(1607年)一直为袁宏道料理笔墨,亦陪同出游。净寺:即净慈寺。在南屏山慧日峰下,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
  13. 阿宾:作者弟袁中道的小名。
  14. 石径塘:即十锦塘。明司礼太监孙隆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修茸白堤,因而称孙堤,一名十锦塘。
  15. 陶石篑: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升为国子监祭酒,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陶望龄特慕名拜访了正任吴县县令的袁宏道,两人长谈三日,引为知交。
  16. 石篑兄弟:陶望龄、陶奭龄兄弟,时称“二陶”。陶奭龄,字公望,号石梁,明代学者,与其兄陶望龄以讲学王阳明的学说而著名。王静虚:王赞化,字静虚,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为学佛居士。

作品赏析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山水;西湖之美,又美在西湖畔星罗棋布的景点,诸如南北高峰、灵隐寺、孤山、岳坟、九溪十八涧、湖心亭、龙井等皆是。这一篇《初至西湖记》是袁宏道乍见西湖美景后作的。他生长在湖北,荆楚山水与江南山水风格有别,而西湖则宛如江南山水顾盼流辉的眼睛,自然使作者心醉目迷。武林门在西湖之东,从武林门出,西行不久,便可望见兀立于葛岭之上的保俶塔,转过葛岭便是西湖,而袁宏道的心早已飞越葛岭、来到湖上。他对即将见到心仪已久的西湖有期待、也怕失落。存有这样的情感,袁宏道反而不急着去游西湖了,他们先在昭庆寺喝了一会茶,然后才坐小船游湖。

西湖美景名不虚传。但见近湖的山色如美丽的女子,绰约多姿;湖边的桃李艳若女子颊上的粉白红晕,含羞多情;湖上微拂的春风如美酒,使人欲醉;船边的波纹如绫罗之皱。袁宏道连用了四个比喻,一气报出了西湖美之所在。按说这四个比喻既贴切又形象,形容西湖的湖光山色已是上乘的文字。但是人们在绝美的自然山水之前,会很强烈地感受到语言的贫乏和苍白。搜索枯肠、呕心沥血写出来的赞美之辞在自然美之前,显得是那样无力,甚至滑稽可笑。自然之美是难以笔墨形容的,古今一辙,而当文人睹此绝美山水时,却往往技痒,要写出河山的神韵来。平心而论,多少游记、山水散文是不能写出其神韵的,惟有历代文章高手才仿佛得河山之神。袁宏道是有自知之明的,他避开继续正面形容西湖,而以观赏主体的“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的感受反衬湖光山色不可说之美。若要铺陈下去,反而令人生厌。四句比喻就已足够,其余让读者去想象和补充。

而且,袁宏道找到了一位与自己有相同感受的古代才士曹植。曹植乍睹美貌的洛神时,“精移神骇,忽焉思散”,这种陶醉的心情与袁宏道面对西湖美景时的感受十分相似。美的事物不足以以苍白的文字来形容。袁宏道是聪明的,他写西湖之美,由感而发,出自胸臆,但当意识到不能写尽、写出西湖美景时,便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由读者领略西湖之美。此文平平道来,不堆砌词藻,不搬弄故事,却把西湖美景连同观赏者的感慨写了出来。所有这些,只用了数十字便完成了,令人折服。

创作背景

袁宏道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春被准解去吴县县令之后,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黄山等东南山水名胜,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创作了不少游记美文。其中描述杭州西湖山水风光及泛舟湖上的散文有十六篇之多,此文为第一篇,概写第一次游览的总体印象。

名家点评

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沈维藩:初至西湖佳丽地,是极叫人欣跃、极引人感叹万千的事。而此篇字句极平易、感想极简单,似无多少奇思巧构、不足以副西湖之美。但若要将此景不放在西湖,而移于别处;将此感不放在初至,而移于他时:则又断断不能够。文章最难是本色,而唯大英雄能真本色,岂不信然!(《历代小品大观》)

猜你喜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邯郸少年行

唐代 • 高适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

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

未知肝胆向谁是,今人却忆平原君。

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依约残眉理旧黄,翠鬟抛掷一簪长,暖风晴日罢朝妆。

闲折海棠看又捻,玉纤无力惹徐香,此情谁会倚斜阳?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 •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咏史

清代 •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袁宏道
简介描述: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袁宏道以吏部验封司郎中告归。不久患病不起去世,终年四十三岁。

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的主将,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世人认为袁宏道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