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青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斜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我已经听厌了子规鸟早晚的啼声,真没想到忽然有黄鹂鸟在耳边鸣叫。
它的一声鸣唱使我在楚江边的睡梦被惊醒,眼前仿佛出现了春意盎然的故乡美景。
放眼千里看不见山河,到处都是连天的麦芒摇荡着青青的波浪。
都城周围的田地收成较好,赋税也少,公务空闲的时候我常常趁着酒酿已熟是到那里游赏。
那个时候在晴烟袅袅的深处,南北的村舍和巷陌中可以听到农夫们遥遥的话语。
黄鹂鸟总是翻飞在阳光下横度昆明池,又总是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我现在误落在千山万水之外,就象楚地的伧人一样已经不思回到中原。
你这故乡的禽鸟因为什么缘故也来到这里?让我产生了桑梓的怀念之情。
请赶快闭嘴回去,一定要快!当你回去的时候,恐怕西林紫色的桑椹正好要成熟了。
此诗则是因闻黄鹂之声而顿生去国怀乡之情,表现的也是诗人的迁谪之苦、思乡之愁。
诗在两种鸟声的对比中开篇。诗人一个人独处异域,生活习俗迥异,言语不通.孤寂难耐,见不到故乡人,哪怕能听到一句故乡话也好。可是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万山包围之中,除了猿声,就是鸟叫。从早到晚,到处都是子规鸟的啼叫声,“子规”、"子归”地叫个不停,使人悲凉,令人厌烦。有一天突然间他听到了几声黄鹂的啼叫声,顿时欣喜若狂,激动万分。黄鹂是来自家乡的鸟,黄鹂的叫声代表一种乡音。杜鹃啼血,其声悲凄,作者于今已“倦闻”,则其久居谪地的悲苦不言自明。在一片悲啼声中,“忽有”悦耳动听的黄鹂鸣叫,而又被作者“不意”听到,则其惊喜可以想见。然而,诗人心情刚由忧转乐,没想“一声梦断楚江曲”,又将其拉入令人揪心的思乡怀归之中,诗情遂乐而复忧,但在这忧伤中,又不无“满眼故园春意生”的温馨和慰藉,故忧中实含短暂的乐。短短四句,既忧乐交替,又忧乐兼容,层层转折,宛曲多变。
黄鹂早春而鸣,杜甫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句,写的正是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八句,作者便展开想像,泼墨描写故园的盎然“春意”及黄鹂在一片生机、晏然和明媚之景中翩翩而飞的惬意和逍遥。然家乡的景色越是美好,黄鹂越是其乐融融,作者的怀念之情便越是强烈,由此引发的创痛也越深。于是,以下六句转写作者身困贬地和久不能归的锥心之痛,思绪又从想像回到了现实,空间也从遥远的故园回到了眼前的永州。身同“伧人”,不是“不思还”,而是时时在思、刻刻在想而竟不得还,满腹的怨气无处可泄,以至于竟撒向黄鹂这无情之物,抱怨道:你为何事也来此,惹得我心生怀乡之念?赶快收声速速归去,故园桑树的果实就要成熟了。末四句看似天真、无理,实是怨到深处之语,其中满含的是诗人的锥心泣血之痛。
总观全诗,从忽闻黄鹂、想像故园到抱怨黄鹂,其结构跳跃,情感起伏,最能表现柳诗细密而多变的诗思。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未知,大概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被贬永州,是柳宗元仕途上经历的一个重要事件,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而陷入忧伤压抑的心境。在此期间,为了排遣抑郁情绪,他常常借山水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写政治上失意的苦闷恼以及对现实的种种不满。突然有一天,诗人听闻黄鹂叫声,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营。
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
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
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
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
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
是时春向暮,桃李生繁阴。
日照天正绿,杳杳归鸿吟。
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