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小娃琵琶

元代乔吉

暖烘,醉客,逼匝的芳心动。雏莺声在小帘栊,唤醒花前梦。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玉葱,翠峰,骄怯琵琶重。

白话译文

暖烘烘,酒醉人,缠逼得芳心萌动。小黄莺儿一声声在帘栊鸣啼,唤醒了花前的春梦。指甲纤细轻柔,眉毛轻轻泛动,和唱一曲相思曲没有到终。玉葱般的手指,云峰般的秀发,娇柔无力,偌大的琵琶沉重得让她胆怯心惊。

词句注释

  1. 中吕:宫调名。朝天子:曲牌名,属中吕宫。又名谒金门、朝天曲。句式:二二五、七五、四四五、二二五。
  2. 逼匝:一作“逼拶”,局促在狭窄之地,即逼迫意。
  3. 小帘栊:有帘子的小窗。
  4. 玉葱:形容手指细白。
  5. 翠峰:指发髻高耸。
  6. 骄怯:即娇怯。

作品赏析

此曲开头三句写筵席的场面很热闹,醉容浮上了小琵琶女的面颊,这一切不禁促使她芳心萌动,于是弹唱一曲以诉心曲。此处狂欢热闹的场面与后面琵琶女的娇弱胆怯形成巨大反差,强烈地衬托出她处境的弱势与辛酸,引起读者的同情。“雏莺声”两句意为:她的歌声像窗前的小黄莺一样美妙悦耳,唤起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花前梦”,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表达思乡之情,“花前梦”即指代思乡念亲之意。“指甲轻柔,眉儿轻纵”写她弹唱时的动作和表情:指甲轻柔地拨动琵琶弦,眉毛随着曲子的节奏微微抖动。“和相思曲未终”这一句值得玩味,它像一个省略号,把小小琵琶女难言的心理作了微妙的处理。她为什么没有把这一首相思曲子唱完,是忘记了歌词,不愿唱,还是唱不下去?联系她的年龄和经历,当是幼小离家,遭受委屈,因思念亲人而心绪难平,无法唱下去。诗人恰恰抓住了这个微妙的时刻,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想象的空间,给读者留下空白,也使曲意委婉含蓄。最后三句描写她的外貌和神态:手指像玉葱一样细白,鸟黑的发锯像翠峰高耸,满脸的娇怯,怀里的琵琶看上去似乎让她不堪重负。这透露出她尚不适应这种世俗纷乱的场面,呼应了题目中的“小娃”。另外作者又用琵琶的重来反衬歌女的娇小无力,流露出对她的同情和怜爱。

这首曲子让人很自然地想起白居易那首著名的诗歌《琵琶行》。同是写琵琶女,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有着历经沧桑后的凄凉,所以白居易对慨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乔吉曲中的琵琶女是个初入红尘、不谙世事的孩子,所以乔吉对她更多的是过来人的同情和怜爱。

面对天真纯洁的琵琶女,作者的心底萌动着丝丝柔情,不胜怜惜。通过这首曲子,读者可以真实感受作者内心的那份善良和柔情。这也是乔吉众多描写女性的作品没有流于艳俗,而感情真挚、风格清丽的原因。

创作背景

乔吉一生是个落魄文人,留恋风月,与酒为伴,以诗寄情,浪迹江湖。但他绝非轻薄之流。这首散曲描写一个年纪很小的歌女弹着琵琶和唱的情形。

猜你喜欢

佳人

唐代 •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子夜四时歌·绣带合欢结

南北朝 • 萧衍

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

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更漏子·春夜阑

唐代 • 牛峤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眼儿媚·咏梅

清代 • 纳兰性德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乔吉
简介描述:

乔吉(约1280年~1345年),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