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毛永嘉

南北朝徐陵

愿子厉风规,归来振羽仪。

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

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白话译文

期待你更加严饬风范箴规,他日回朝廷重振纲纪威仪。

叹息我这老病之身,此一别恐将永诀。

到时候你骑着白马来吊,我在黄泉下或难知晓。

徒劳你解下腰间的宝剑,空挂在我坟墓的枝头。

词句注释

  1. 毛永嘉:即毛喜(516年—587年),字伯武。为人方正不苟,直言敢谏,因得罪陈后主而放为永嘉内史。
  2. 厉:磨炼,砥砺。风规:节操、风范。
  3. 振:整肃。羽仪:本指仪仗中以羽毛为装饰的旌旗之类,此指纲纪法度。
  4. 长离:长久离别,即永别。
  5. 这两句用后汉范式、张劭事。《后汉书·范式传》:“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邵字元伯……(张劭)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展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式帆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末及到,而丧己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
  6. 陇头:即垄头,坟头。末二句用季札挂剑故事。春秋时,吴延陵季子聘晋,路过徐国,徐君爱季子所佩宝剑,希望季子送给他,但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季子从他的表情看出了他的心思,但出使大国,一时不方便相送,便打定主意从晋国回来就将剑赠送给徐君。但是当他再经过徐国时徐君已经死去,他便将宝剑挂在徐君的墓树上而去。

作品赏析

这是作者别毛先归的留赠之作。

全诗八句,分两层。前四句写生前,后四句写死后。第一层,一、二两句写对毛喜的勉励,希望他砥砺风骨,恪守规范,为乡梓树立典型,为士林作出表率;三、四两句写自己的慨叹,为自己老境颓唐,病魔困扰,今此一别。恐成永诀而感叹。粗粗一看,这前后两句似乎有些互不相关。实则后者正直承前者而来。其之所以要对毛喜讲一番发自肺腑的临别赠言,是由于自己老病侵寻,后会难期,这才语重心长,殷殷叮咛,表示对老友的厚望。

第二层写死后。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设想,这种设想是从第一层意思中引申出来的。诗人说,如果我在生前不对你提出要求,那么我死之后,即使你敦重友谊,像后汉范式驾着素车白马赶来祭奠亡友张劭那样来凭吊我,可是我已葬身地下,怎还能知道些什么。即使你也像春秋时季札那样,没有忘怀徐国国君心爱其剑的事,仍然在路经徐国时将剑送去,可是徐君已经死了,只是徒劳无益地把剑空挂在墓前的树枝上罢了。

全诗婉转蕴藉的情思,苍凉沉郁的格调,激越回荡的韵昧,读来令人伤怀。诗中用典浅近易解,如羽仪、白马、黄泉、挂剑等,或为世人所熟知,或为名作所习用,虽不注明出处,亦能联系上下文,从字面上获悉其用意所在。此种使事而不掉书袋、练句而不堆词藻的写法,确实值得称道。诗仅用字四十,一笔写下友谊的纯笃、身世的凄凉。其中“白马君来吊,黄泉我讵知”一联,系按流水格属对,意贯思邈,可见功力之深、构思之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陵辞别好友永嘉内史毛喜时所写,大约作于开皇二年(582年),徐陵辞官先归,深感自己年老多病,恐这次分别将成永别,所以写下这首诗。

名家点评

  • 清代诗人沈德潜《古诗源》:“似达愈悲,孝穆集中,不易多得,”
  • 清代文学家张玉谷《古诗赏析》:“读此诗‘觉一切生离苦语,皆属肤浮矣’。

猜你喜欢

游子吟

唐代 •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丽人赋

南北朝 • 沈约

有客弱冠未仕,缔交戚里,驰骛王室,遨游许史。归而称曰:狭邪才女,铜街丽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价,思尚衣巾。芳逾散麝,色茂开莲。陆离羽佩,杂错花钿。响罗衣而不进,隐明镫而未前。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回归。池翻荷而纳影,风动竹而吹衣。薄暮延伫,宵分乃至。出暗入光,含羞隐媚。垂罗曳锦,鸣瑶动翠。来脱薄妆,去留馀腻。沾粉委露,理鬓清渠。落花入领,微风动裾。

过燕支寄杜位

唐代 • 岑参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短歌行

两汉 • 曹操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珪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徐陵
简介描述:

徐陵(507年~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南朝梁代诗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时期大臣、诗人。

徐陵少能属文,博文好学,精通老庄,旁涉佛道。中大通三年(531年),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任东宫学士。历任尚书度支郎等职。太清二年(548年),奉命出使东魏,随后在江南发生侯景之乱,徐陵被稽留在邺城,长达七年之久。北齐天保五年(554年),北周攻陷江陵,杀死梁元帝萧绎。次年(555年),王僧辩、陈霸先立萧绎子萧方智于建康。北齐遣送梁宗室萧渊明南归为梁嗣,派徐陵随行。王僧辩据境抵抗,萧渊明使徐陵作书与王僧辩。后王僧辩同意萧渊明入境,徐陵得以南返。入陈后,加散骑常侍,历任五兵尚书、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迁左仆射、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等职。在文学上,号为“一代文宗”。

徐陵的创作以宫体诗及骈文著名。徐陵为宫体诗的主要作者,流丽轻艳,风靡一时。晚年曾创作出《别毛永嘉》。徐陵的骈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陈书》本传),但是多数是应用之文。《玉台新咏序》被公认是徐陵骈文的代表作。又有《文府》7卷、《玉台新咏》10卷、《六代诗集钞》6卷。同时,徐陵还精通书法,其作品唐代犹有流传,见《法书要录》所收《述书赋》。

徐陵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