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山记

明代程启充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南抱辽阳,嶻嶪蓊郁,时有佳气,如海蜃然。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出南门,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台,盖屯戍旧址也。东北有温泉,莹洁可鉴。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高不满丈,深倍之,广半。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前有亭,曰一览。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乱溪而东,岩壑窈窕,僧房半出云间,扶杖登之。

明晨己丑,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由此至大安,自东而北。自龙泉至此,约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行复数里。隍堂中开,诸山罗列,高爽清旷。视三寺为最西峰,空洞倚天。徐子题曰:“通明天”。是夕,有雨意。

翼日庚寅,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东有罗汉洞,高寒袭人。又数息,至双井,一在树下。一在乱石间,泉甚冽。又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趺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自大安山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起视山冈,两浮屠相向争耸,乃自中会反祖越。

从者病,取道石桥,宿南村农家。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白话译文

千山在辽阳城南面六十里的地方,高高耸立的山峰和重重叠叠的山岭,绵延横亘几百里。向东面牵挽着边境屯守之处,从南面环抱着辽阳城,高峻的山岭上长满着蓊郁茂密的草木,远望山中,经常可以看到非常美好的景物,好像是海市蜃楼一般。嘉靖六年,我被谪戍守抚顺所,嘉靖十五年,调往盖州卫,经过辽阳,就同志趣相投的朋友徐、刘二位到千山游览。

从辽阳城南门出发,经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钓鱼台是屯边戍守的旧址。它的东北边有一个温泉,泉水清莹明洁,可以照见人。从这里向南转弯进山,走了几里路,到达祖越寺。这里的道路颇为险峻,在佛寺中唱经的殿堂里稍稍休息了一会儿,就向万佛阁攀登。万佛阁建在半山腰上,沿着山崖盘旋而上,跨过一座架在空中的桥梁走进阁里。我们靠着栏杆向四面眺望,天空吹着清凉的风,打算就到山上一座寺院里去过夜。这一天是四月初四日。我们顺着东面的山岭:远望海螺峰,攀附着太极石,走进一条山涧,山涧岸高不到一丈,水深大约有两丈,宽有五尺。低头再看万佛阁,它已经处在我们的下方了。前面有一座山亭,名叫一览亭。从一览亭往西北方向慢慢走去,来到了龙泉寺。下午时分,前往香岩寺,渡过一条溪水向东走,一路都是山岩和涧谷,深远而又曲折,远远望见香岩寺隐隐出现在云雾间,就拄着拐杖一口气登了上去。

第二天是初五日,寺院的僧人给我们安排了斋饭,吃过饭就上路,走累了就在一棵大树下面休息。四周环境空旷寂静、安适自在,使人产生超脱尘世的遐想。东面山峰高耸险峻,徐、刘两位朋友举起一大杯酒一饮而尽,那时正巧有一个吹奏胡笳的人,笳声在茂密成荫的树林里震荡,使人听了之后心里感到悲凄。从这里又前往大安寺,由东向北而行。从龙泉寺到这里,大约已经走了二十多里,一路都是陡峭的山岭、低陷的沟谷,高悬的山崖、怪异的岩石,前后相靠,一个接着一个,远望孤立的山峰、俯看深邃的峡谷,奇花异草,杂然交错如同锦绣。又走了几里路,见一条大峡谷从中间豁然展开,一座座山峰排列在两旁,峡谷里非常清爽而开阔。从我们所游过的祖越、龙泉、香岩三座寺院的方向来看,这里是最西面的一座高峰,在开阔的空谷中直耸云天。姓除的那位朋友给它取名“通明天”。这一天晚上,天好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又过了一天是初六日,雨后天晴,我们登千山的中峰,回头瞻望京都,远眺荒远的边地,山海相连浑然一体,茫然无际。东面有一个罗汉洞,洞里的寒气侵人肌骨。走走歇歇好几次,来到了双井,一眼井在大树底下,一眼井在乱石之间,井里的泉水十分清冷。又走了一阵,来到仙人台,这里有陡峭的石壁和断绝的山崖,从山崖北边角上用木梯爬上去再往下看,两腿直发抖。身体健壮的人匍匐着爬了上去,那里有一个石头的棋盘,传说有九位神仙曾在这里围坐着下棋。从仙人台走出来寻访中会寺,走过一条小溪,穿过杂乱的山石,荆棘塞满了山路,手杖都无法插下去,小路只能容下两脚的脚趾。我们就用一匹布绑在胸部,让人从后面牵拉着,援着藤条,侧着双脚,一瘸一拐地走着,非常危险。刘先生在前头走,徐先生和我两个相隔只一两步,他摘下一朵山花,作了一首诗赠给我。我也就依着他的诗韵和了一首。我们盘腿坐在石头上,一位老人送上了麦饼。我正好肚子很饿,吃了麦饼感到非常满足,问老人姓什么,他笑着不回答,我们这才来到了中会寺。我们从大安寺出发走了将近二十里山路,都感到十分疲备,就在和尚的住房里坐下休息。坐了好久,站起来观看四周的山峰冈岭,只见两座佛塔相对着互相比试高低。于是,我们从中会寺又返回到祖越寺。

有个随从我们的人生了病,我们就经过那座石桥下山来,在南村的一户农家借宿。回头仰望群峰,全都像是在天上了。千山的美好景致,高大而又润泽,清秀而又瑰丽,山势磅礴无际,树木盘曲交错,不能用文字一一尽述。如果这座山处在中原地区,应当与五岳相等。然而它却地处偏僻的东部一角,名望高贵的人、四方游历之士,都很少有人来到这里。事物的道理就这样有的幸运、有的不幸,这是为什么呢?古时柳州的山水因为柳子厚写过游记文章而得以名扬天下,我的文笔粗劣浅陋,不能写出千山的美妙所在,姑且摘取它的大致情况记述在这篇文章里。

词句注释

  1. 千山:指今辽宁鞍山东南的千朵莲花山,简称千山。
  2. 辽阳:县名,今辽宁辽阳市。
  3. 叠:重叠。
  4. 嶂:如屏障的山峰。
  5. 绵亘:连绵不断,延伸。
  6. 引:牵引,牵挽。
  7. 瓯脱:亦作“区脱”。汉时匈奴语,为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因泛指边界。
  8. 嶻嶪:形容山高耸。
  9. 蓊郁:形容草木茂盛。
  10. 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认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11. 海蜃:即海市蜃楼。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故称。
  12.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共45年(1522年—1566年)。
  13. 丁亥:指嘉靖六年(1527年)。
  14. 戍:谪戍。指因罪而被遣送至边远地方,担任守卫。
  15. 抚顺:今辽宁抚顺市,明代在此设有防区。
  16. 丙申:指嘉靖十五年(1536年)。
  17. 迁:指职官调动,多指升职。
  18. 盖州:今辽宁盖县,明代设有盖州卫。
  19. 同志:志趣相同者。
  20. 钓鱼台:在辽阳南三十里。
  21. 屯戍:屯田和驻防。明代军事制度,卫、所的军士大部分屯田,以高军饷,小部分驻防。
  22. 可鉴:可当镜子照。
  23. 憩:休息。
  24. 禅堂:寺庙中唱经修行的佛殿。
  25. 飞梁:悬空架设的桥。
  26. 泠:清凉。
  27. 戊子日:指当年农历四月初四日。下文“己丑”、“庚寅”依次指初五、初六。
  28. 螺峰:即海螺峰。
  29. 深倍:承接上句“不满丈”而言,深约两丈。
  30. 广半:广约五尺。
  31. 晡时:即申时,指下午三点至五点。
  32. 香岩:寺名。
  33. 乱溪:横渡溪水。
  34. 岩壑:山岩沟涧。
  35. 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
  36. 扶:拄持。
  37. 人境:尘世,人所居住的地方。
  38. 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39. 遗世:抛弃尘世,指辞官出家。
  40. 危险:指险恶、险要之地。
  41. 浮白:愿意为罚饮一满杯酒,后也称满饮或畅饮酒为浮白。
  42. 引满:举饮满杯的酒。和“浮白”一样,都指满杯饮酒。
  43. 笳:即胡笳,古代北方的一种乐器,多用作军号。
  44. 樾:道旁的林荫树。
  45. 愀然:凄楚的样子。
  46. 大安:寺名。
  47. 陡绝:高而陡峭。
  48. 洿陷:低凹下陷。这句指地势忽高忽低,忽上忽下。
  49. 后先:后边的和前边的。
  50. 杂然:混杂的样子。
  51. 隍堂中开:山壑像高大的客厅一样从中间展开。隍,无水的城壕,这里指山壑。堂,堂屋。
  52. 高爽:高大轩敞。
  53. 清旷:清朗开阔。
  54. 三寺:指前文所说的祖越寺、龙泉寺、香岩寺。
  55. 空洞:即“崆峒”,山高峻的样子。
  56. 倚天:靠着天。
  57. 翼日:次日。翼,通“翌”。
  58. 霁:雨停日出。
  59. 顾:回头看。
  60. 瞻:仰望,表示尊敬。
  61. 京国:指明代国都北京。
  62. 眺:向远处看。
  63. 荒徼:荒远的边境。
  64. 混茫:广大无边。
  65. 数息:多次休息。
  66. 冽:寒冷。
  67. 北隅:北边。
  68. 股栗:两腿发颤,形容恐惧之甚。栗,通“傈”。
  69. 匍匐:竭力,尽力。
  70. 枰:棋盘。
  71. 弈:下棋。
  72. 挽:拉,拽。
  73. 之:这里指自己。
  74. 扶:攀附。
  75. 盘跚:同“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76. 武:半步。
  77. 倚声:指依照原诗的声律节奏填词。
  78. 和:应和。
  79. 趺:盘腿坐。
  80. 麦饼:小麦面粉做的饼。
  81. 厌:通“餍”,饱足。
  82. 几:将近,几乎。
  83. 浮屠:亦作“浮图”,梵语译音,指佛塔。
  84. 弘润:指山势高大,草木丰润。
  85. 磅礴:气势盛大的样子。
  86. 盘结:盘曲交错。
  87. 殚:尽。
  88. 中州:指中土,即中原地区。
  89. 物理:事物的道理。
  90. 柳州:今山西柳州。
  91. 子厚: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子子厚。他被贬柳州刺史后,曾写过介绍柳州山水的文章。
  92. 显:扬名。
  93. 弗:不。
  94. 克:能够。
  95. 姑:姑且,暂且。
  96. 撮:摘取。

作品鉴赏

这篇游记虽是作者遭贬之后,由抚顺转赴盖州途中,顺道游了千山后写的。但文中没有一丝受过政治挫折后的颓丧情绪,作者游兴颇高,对边荒之地竟有千山如此名胜,欣喜万分,以真切自然的笔墨,对千山风光作了具体生动的描述,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极少见到的关外山水画卷。

此文在对千山及这次游历的背景作了必要的交代之后,随作者之足迹和目光,描述了千山的主要名胜,使人们具体了解了千山风光,亦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欣喜心情。它的艺术特点就在真切自然,不仅语言简朴自然,不雕饰浮华,而且思想感情朴实真切,不矫揉造作。登木梯上仙人台,两腿发抖;从仙人台下山,让人用布带拽着;游累了,饿极了,即便是吃麦饼也觉得味道香。后面虽发一些不遇的感慨,但也没有柳宗元那样愤激,却显得平和而无奈,平心希望人们能了解这僻居边荒的千山名胜。

文章采用了全面铺叙的手法,笔势似无拘敛,但着墨并不散漫。每一处景观,都以精炼的文字,写出其独呈的异彩。还不时插进主观感受的描写,如听笳声激荡林樾,有“愀然”之感;见“诸山罗列”,有“高爽清旷”之慨;入溪穿石寻中会寺,有“危甚”之叹。虽仅稍作点染,却也将情与景结合起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最后举五岳相比,又惋惜千山“僻在东隅”,作者无疑是暗含有对自己不遇的不平。但没有即此渲泄愤激之情,而是陡然煞住,借柳宗元著文为柳州山水扬名,申明自己写这篇游记介绍千山的本旨;这样的结尾是极富于意趣的,也表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的胸怀。

文章无论是说明方位,记叙游程还是状写景物,抒发感情。都极精练简洁。作者结合记游写景,抒发情怀。如山境空寂的遗世之想。峭壁断崖的股栗之惧,赋诗饮酒的陶然之乐,读来亲切生动。篇末议论事物的幸与不幸,寄寓了作者直而被贬的身世之慨。

创作背景

作者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被贬戍守东北边地,在由抚顺所转调盖州卫的途中,顺道和友人一起游览了千山,并写下这篇游记。

猜你喜欢

登徒子好色赋

先秦 • 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

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 、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宋代 • 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头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近现代 • 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暮。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静夜思

唐代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程启充
简介描述:

程启充(生卒年不详),字以道,又字初亭,别号南溪,嘉定州(四川今乐山)人,明朝政治家、官员。明代“嘉定四谏”之一。

程启充于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任三原知县,后召入朝任御史。他对帝王宠幸高门子弟,总兵马昂献已出嫁之妹给皇帝,冗官、冗兵等现象不满,多次上书,正直敢言,为侯臣忌恨,被诬贬谪边卫10余年。嘉靖十六年(1537年),遇赦不再任用,归故里。

程启充著有《西台奏议》《初亭集》《南溪诗话》等。

程启充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