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赠吴季子

清代吴伟业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

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

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白话译文

人生行路千里复万里,叫人黯然销魂的只有离别而已。

您怎么弄到这样的地步,弄得山不是山啊水不是水,生不是生啊死不是死。

您年方十三就学遍了经史,您出生在江南长育在纨绮。

您词赋翩翩人们都无法相比,可白璧招来青蝇受到了排挤。

旦被捆绑押走,上书也难于申理,塞外边远那千山丛中很少有行旅,连押送的吏役都流泪不止,被流放的人还有什么可凭倚。

吏役还怕不能回去,我这次肯定已矣。

可怕的是八月里龙沙堆上雪花起,冻得骆驼垂腰马搭耳。

经过战垒是皑皑的白骨,黑水河里没有船渡过者有几。

前头怕遇上猛虎后面怕来苍兕,在土穴里偷生好比蝼蚁。

还有那山样的大鱼不见尾,张鬐成风吐沫为雨。

日月倒行沉入了海底,白昼所见半数是人半是鬼。

噫嘻乎悲哉!生了聪明的男孩切奠太欢喜,仓颉造字鬼要夜哭哭得有道理,吃苦遭灾只从读书开始,君不见,我们这位吴季子!

词句注释

  1. 吴季子:吴兆骞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称季子。此处亦暗用吴王少子吴季札的典故,指吴兆骞的出身名门和才华出众。《公羊传》:“季子弱而才。”
  2. 黯然销魂:心神沮丧,好象灵魂离开了躯体。
  3. 长纨绮:生长在富贵人家。纨绮:贵重的丝织品。
  4. 词赋翩翩:形容文采风流。
  5. 白璧青蝇:洁白无瑕的玉石,被苍蝇所玷污,指蒙受不白之冤。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壁遂成冤。”青蝇:苍蝇的一种。《诗经·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后来青蝇遂被用来比喻谗言。见排诋:受到排斥和诋毁。
  6. 上书难自理:给皇帝上书也难以给自己辩白。理:伸张理由,辩释罪名。
  7. 绝塞:边塞极远的地方。千山:在辽宁省凤城县西北,即摩天岭。断行李:断绝行人。
  8. 送吏:押送流放犯人的吏役。
  9. 流人:被流放者,遣戍边远地区的犯人。倚:依靠、仰仗、凭借。
  10. 彼:指送吏。
  11. 龙沙:泛指塞外之地。《后汉书·班超传》:“定远慷慨,专功西遐,坦步葱、雪,咫尺龙沙。”
  12. 橐驼垂腰马没耳:形容雪深、雪没骆驼腰和马耳朵。橐驼:骆驼。
  13. 白骨皑皑:暴露在地面上的死人骨殖白花花的。皑皑:形容洁白。战垒:为战争构筑的工事。这里指边塞战争的遗迹。
  14. 苍兕:兽名,犀牛一类的野兽。
  15. 土穴:住在地窖子里。蝼蚁:蝼蛄和蚂蚁。
  16. 鬐:鱼脊。沫:诞沫。
  17. 噫嘻:感叹词。
  18. 仓颉:传说是黄帝的史官,创造汉字的人。

作品赏析

诗的开头五句,诗人饱感情笔墨,发出强烈的感叹。前两句语出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意谓人生途中,最使人伤痛的莫过于远离故乡,告别亲人。后三句,“君独何为至于此?”是说万想不到像你这样的人,竟会落到如此地步。“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流放的去处穷山恶水,荒漠凄凉,你在那里将要受到种种摧残,度过那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非人非鬼的漫长岁月。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事。

接着就是实写。先写吴兆骞的出身、才华和受诬。吴兆骞出身江南富贵人家,十三岁学经学史,词赋文采无人能比。正是由于才华出众而受到打击排挤。“白璧青蝇”比喻好人为谗言小人所诬一旦捆绑去了,就无法分辨,等待着的厄运是流放到行客不至的遥远边塞。次写吴兆骞行前情景:“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押送的官吏且流泪不止,流徙者更无指望了。他尚且愁着不能归来,我这次去一定要死在成所了。这里写出了流徙者不能生还的愁苦心情。再次写宁古塔流放地的恶劣环境,一幅边塞荒漠可怕的图画立现眼前。“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是写塞外沙漠中大雪飞舞,积雪之深。八月江南正是天高气爽,景色宜人之际,而在边塞沙漠已是冰天雪地,久居江南的吴兆骞怎能习惯如此恶劣的气候呢?“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这里的古战场白骨皑皑,黑龙江上无船无渡,人烟稀少。“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这里有凶猛的老虎和犀牛,流徙者只能像蝼蚁一样生活在土穴中。周辉《南烬纪闻》:“北土极寒,必掘地作穴以居,深五七尺,昼夜伏其中。”这里还有可怕的鲸鱼,“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如雨”,翻江倒海,煞是骇人。“日月倒行入海底”,这里几乎分不清白昼黑夜,日月似乎都沉入海底了。“白昼相逢半人鬼”,白天人们相逢似人非人,似鬼非鬼。这里的流徙者过着非人般的困苦生活。

诗的末尾,诗人发出深深的感叹。“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生了聪明的男孩也不必高兴,昔日仓颉造字有鬼夜哭真有道理。“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吴季子受诬流放就是样子。生男聪明应该欢喜而不必欢喜,仓颉造字而有鬼夜哭,读书竟与受患联系在一起。这种不正常现象,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造成的。诗人在感叹中有愤怒,在愤怒中有感叹,同情与愤怒溢于言表。

全诗感情深沉,如泣如诉,对吴兆骞所蒙受的冤屈和遭受的苦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并透露了对清朝残暴统治的愤慨。

创作背景

清世祖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之丁酉科场案,顺天与江南乡试先后出现舞弊丑闻,清政府借机对汉族文人实行高压恐怖政策,下令严讯,数名考官被处死,大批就试的江南士子修遭流徙。诗人的多名故交好友都在被徙之列,包括他的通家世交吴兆骞、孙肠、陆庆增等多人。吴兆骞于顺治十五年流宁古塔,后于康熙二十年放归,此诗为送别而作,作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

名家点评

  • 清代诗人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一:“汉槎极人世之苦,然不如此,无《秋笳》一集,其人恐不传。天之厄之,正所以传之也。诗格从嘉州(岑参)《蜀葵花歌》化出。”

猜你喜欢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五代 •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示长安君

宋代 •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梵天寺木塔

宋代 • 沈括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山寺夜起

清代 •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吴伟业
简介描述: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

清顺治十年(1653年)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