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
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
战争的场面如电闪,军情火急,动作迅猛。
满山遍野驻宅了千军万马。战场如登山一样,指挥也需要灵活。
昨天的战争必将会流血牺牲,却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统一。
这首五言短排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气魄宏伟,格调慷慨,充满着一股积极进取、自信豪迈的壮大气势。全诗分三层。首联一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如此繁复多变的场面和丰富多彩的内容,顺序写来,有条不紊,语言凝炼,用词精当。
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有斩钉截铁、淋漓尽致之妙。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有破坏,要牺牲,但正是当初的大动干戈,才换来而今的天下统一局面。诗人心中不无感慨,更多慰藉。李世民在这些方面透露出来的战争观,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这样风格遒健的诗篇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它出现在初唐诗坛帝王笔下,是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学现象,这也说明李世民在革新初唐诗风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还陕述怀》是唐王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后,回师关中时创作的篇章。作者回忆当年自己慷慨抚剑,举义起事,济天下黎民于水火之中,以及在陕地进行的激烈战斗,抚今追昔,因作此诗,以抒豪情。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翦春旙。不禁辛苦况相关。
重岗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度,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