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旅顺

清代黄遵宪

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

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

下有深池列巨舰,晴天雷轰夜电闪。

最高峰头纵远览,龙旗百丈迎风颭。

长城万里此为堑,鲸鹏相摩图一啖。

昂头侧睨视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

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

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

白话译文

无边的海水环绕着九点烟,此地是如此壮观实在是天险。

一座座炮台屹立夕唬发怒,红衣大炮更是无比威严。

下面有海湾排列着巨舰,晴天里发出雷鸣夜有闪电。

站在最高峰上向远望,百丈高的龙旗迎风展。

万里长城以此为天堑,列强都想到此将指染。

昂头侧看虎视眺晚,伸手欲夺终于不敢。

可以说海能填平山能撼,魔鬼们再三图谋无此胆。

一旦陷落遭浩劫,听说敌兵来自山背面。

词句注释

  1. 旅顺:又称旅顺口,在辽东丰岛最南端,形势险要,与山东成海卫同为北洋海军基地。
  2. 一泓:一片。泓:水深的样子。
  3. 烟九点:中国古时分为九州,从天上俯视大地,不过像九点烟尘。诗中指中国国土。
  4. 虎阚:老虎发怒的样子。
  5. 红衣大将:指大炮。明末清初仿荷兰大饱而造的一种炮,称红衣大炮。
  6. 俨:庄重,整齐。
  7. 深池:指大船坞。
  8. 晴天雷轰夜电闪:谓北洋水师昼夜练兵发炮时的声威和情景。
  9. 纵远览:放眼远望。
  10. 龙旗:清朝的国旗。
  11. 颭:招展,飘动。
  12. 长城万里此为堑:旅顺形势险要,好像是万里长城的护城河。堑:防御用的深沟。
  13. 鲸鹏:比喻指帝国主义列强。
  14. 摩:磨擦。诗中指相互争夺。
  15. 啖:吃。
  16. 睨:斜视。
  17. 眈眈:贪婪注视的样子。
  18. 攫:抓取。
  19. 撼:摇,摇动。
  20. 万鬼:指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
  21. 劫灰:劫火余灰。劫火:佛家语,指世界毁灭时的大火。诗中指旅顺的陷落。
  22. 蹈背来:从背后而来。当时日军先占领大连,随后从旅顺的背后发起进攻,攻陷旅顺。

作品赏析

全诗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从“海水一泓烟九点”至“龙旗百丈迎风颭”为第一层次,极写旅顺口形势的险要,炮台和大炮的精良、威严,港口布防的坚固。诗人一开始便以一种自豪的激情描写旅顺口的壮险的形势:“海水一汉烟九点。”这里将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缩为一句的开头,居高临下,气势不凡。诗人像是引导读者从飞机上俯瞰辽阔的祖国大地。面对着如此壮险的海港,诗人由衷地发出赞叹:“壮哉此地实天险”。诗人选取了炮台、大炮、深、巨舰,龙旗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着重表现旅顺口形势之险要,装备之精良,防务之坚固。再加上发炮时的雷鸣电闪,港湾里的龙旗招展,写得有声有色,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的激情。

第二个层次从“长城万里此为堑”至“万鬼聚谋无此胆”,揭露帝国主义时时妄图掠夺旅顺、入侵中国领土的阴谋。“昂头侧睨视眈眈,伸手欲攫终不敢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把海港要塞写成昂首的猛虎,警惕地注视着阴谋入侵的敌人,终于使它们不敢轻举妄动。“谓海可填山易撼,万鬼聚谋无此胆”,这里用昂首的猛虎比中国军民,用“万鬼”比喻帝国主义列强,表现了对自身力量的自信和对敌人的蔑视,爱憎感情鲜明而强烈。而且,“昂头侧脱何耽耽”一句同前面的“炮台屹立如虎阐’相呼应,保持了形象的连贯和完整。

“一朝瓦解成劫灰,闻道敌军蹈背来”为第三层次,诗人以画龙点睛之笔高度概括了旅顺失陷的惨痛历史。谁知诗人引为自豪的如此坚固的要塞,竟然“一朝瓦解成劫灰”,这里面蕴含着诗人无限的哀痛和悲愤。如前所述,日军是从后路攻入旅顺的。诗人并没有重复旅顺失陷的战争过程,而是用“闻道敌军蹈背来”一句委婉含蓄地高度概括,揭示了旅顺港失陷的原因,深含着对应当为这次战争的失败负责的腐败政府和无能将领的不满与谴责,表现了诗人的巨大的哀痛与悲愤。

全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地记录了旅顺失守的情景。题为“哀旅顺”,实则表现了诗人对昏庸无能之清政府的愤怒谴责、对迫在眉睫之民族危亡的深切焦虑,同时也蕴含有抵御外悔的爱国情怀。这首诗在艺术上采取史诗般的笔法,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甲午海战加以高度概括与真实记录,显示了诗人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其次,全诗以大量篇幅对我、敌双方的形势加以渲染,采用层层铺垫、卒章显志的方法来突出主题。

创作背景

光绪二十年(1894年)冬,日寇围攻旅顺,主帅溜之大吉,军心唤散,仅有残兵抵御。五天后,清廷重要军港旅顺失守,日军屠城数日。消息传来,诗人悲戚异常,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名家点评

  • 现代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霍松林选集第十卷·历代好诗诠评》:诗虽戛然而止,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猜你喜欢

洞仙歌·荷花

宋代 • 刘光祖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静。独倚胡床酒初醒。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也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最高楼·吾衰矣

宋代 • 辛弃疾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桃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拚醉。

黠鼠赋

宋代 • 苏轼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庐山瀑布谣

元代 • 杨维桢

甲申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仙客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予赋瀑布谣。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

黄遵宪
简介描述: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市)人。清朝大臣、爱国诗人、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梅州八贤之一。

黄遵宪于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次年,任清政府派驻日本使馆参赞。在任期间关注日本政治革新,并获读卢梭、孟德斯鸠等欧洲启蒙思想家之著作,萌生变法维新思想。光绪八年(1882年),黄遵宪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任内极力维护华侨权益。光绪十三年(1887年)归国,撰成《日本国志》,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相关情形。光绪十五年(1889年),任驻英使馆参赞。光绪十七年(1891年),调任驻新加坡总领事。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黄遵宪授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湖南按察使,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次年六月,诏以三品京堂充任出使日本大臣。八月,戊戌变法,免职归里。晚年致力于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创设嘉应兴学会议所,并筹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又设补习学堂和讲习所。后以肺疾卒于家中。

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积极主张维新变法。他先后出使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致力保护华侨利益。其还工于诗,喜以新生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个人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己亥杂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诗界三杰”之冠、中日友好的先驱使者。

黄遵宪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