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题名记

宋代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矣,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白话译文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我从吴兴经过杭州,往东返回绍兴。龙井寿圣院住持辨才法师写信邀我入山。等到走出城去,已是夕阳西坠,乘船穿过西湖到普宁寺,碰到诗僧参寥,问他龙井派来的竹轿呢,回答说:“因为时间已过,竹轿回去了。”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林间月光明亮,可数头发。于是舍船,随从参寥拄杖沿湖步行。经过雷峰塔,越过南屏山,赤足涉水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找到一条小路,登上风篁岭。在龙井亭上休息,舀上泉水靠石而喝。从普宁寺起,共经过佛门寺庙有十五座,都是寂静得听不到人声。道路旁边的田舍,灯光时隐时现,草木深绿茂盛,湍湍的流水发出、悲哀的响声,好像不是人间之境。走到二更时分,方到寿圣院,在潮音堂谒见辨才法师,第二天就回去了。

词句注释

  1. 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本名龙泓,原指山泉,龙井是以泉名井。附近环山产茶,即西湖龙井茶。题名:题写姓名,以留作纪念。
  2. 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
  3. 吴兴:今浙江吴兴县。过杭:经过杭州。
  4. 会稽:今浙江绍兴。
  5. 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天竺寺讲经,元丰二年(1079年)住寿圣院。辨才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6. 比出郭:等到出城的时候。比,及。郭,外城;这里指杭州城。
  7. 日夕:将近黄昏。
  8. 航:渡。普宁:寺庙名。
  9. 道人:即僧人。参寥:法号道潜,自号参寥子,有诗名。
  10. 篮舆:竹轿。
  11. 天宇开霁:天空晴朗。“霁”,雨过天晴。
  12. 策杖:拄着手杖。并湖:沿湖。
  13. 雷峰:峰名,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旧有塔,即雷峰塔。
  14. 南屏:山名,在杭州清波门西南九曜山东。
  15. 濯:洗,洗涤
  16. 灵石坞:山名,在杭州小麦岭西南,一名积庆山。
  17. 支径:小路。
  18. 憩:休息。龙井亭:辨才法师所建。
  19. 酌泉:舀取泉水。据石:靠着石头。
  20. 庐舍:房屋。或:间或,有的。
  21. 隐显:忽明忽暗。
  22. 激激:形容水流迅疾。
  23. 行二鼓矣:快二更天了。行,将要。
  24. 始:才。寿圣院:寺院名,离龙井约一里地。
  25. 谒:拜见。

作品赏析

此记述作者月夜游览西湖龙井的经历和见闻。在唐宋诗词作品中,刻画西湖风景的名篇丽句层出不穷,各尽其妙,然而用散文形式来描绘夜幕下的西湖山水却不多见。这篇“题名记”笔调轻快,语言简洁,意境幽美,读后使人心旷神怡,别有一番风味。

文中主要是叙事,但不平铺直叙,而有曲折纡余。作者应邀入山,至湖,而篮舆已去,又见月色皎洁,遂贾勇夜行。这中间便有几层曲折此文叙事又有缓急跌宕。“出雷峰”几句,以三字一顿的动宾结构为主,连用“出”“度”“入”“得”“上”诸动词,文势迫促,表现了夜间长途跋涉的情景。“酌泉据石而饮之”以下,文势渐渐舒缓,这与作者快到目的地时,一边据石休憩,一边回味所历山川美景的情状,是完全合拍的。

此文叙事时也点缀景物,笔稀墨淡,描摹如画,而且和事情的发展与作者的情绪密切应和。“天宇开霁,林间月明”,这良宵美景鼓起了作者的游兴。“自普宁”以下几句,总叙一路山行之景,将相反的色调糅合在一起,使图景更加鲜明。闪烁的灯火,深郁的草木,一明一暗,互相映衬;沉寂的佛寺,悲鸣的流水,无声与有声相间。作者的身心都沉浸其中了。

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自徐州调任湖州,过高邮,中途与秦观、参寥子同船而下,于吴兴分手告别。不久,正会稽省亲中的秦观惊闻苏轼出事身陷囹圄,于是即刻赶回吴兴询问,不料苏轼已于七月二十八日在湖州被捕,已经押赴京师,送进了御史台诏狱中。此情形下,秦观只得惘然而归,月夜步行游龙井,在心事沉重下,于八月十六日作此文。

名家点评

  • 宋·苏轼:览太虚题名,皆予昔时游行处,闭目想之,了然可数。(《秦太虚题名记》)
  • 明·陈天定:写出山水间夜景如画。(《古今小品》)
  • 明·陈仁锡:清美映人。 (《古文奇赏》)

猜你喜欢

祭鳄鱼文

唐代 •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无题二首

唐代 • 李商隐

其一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其二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宋代 •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伤仲永

宋代 •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留别妻

两汉 • 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秦观
简介描述: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

秦观少从苏轼游,以诗见赏于王安石。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雷州。元符三年(1100年),复命为宣德郎,同年于藤州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其诗清新婉丽,因《满庭芳·山抹微云》词赢得“山抹微云君”的雅号。他毕生追随苏氏兄弟,词风独创一格,以秀丽含蓄取胜,情调略显柔弱与凄凉。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多首,宋诗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著有《淮海集》《劝善录》《逆旅集》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