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梦醒只见高高楼台阁门紧锁,酒意消退但见帷帘重重低垂。去年冬天惹起的恨恚来恼我,恰是落花纷坠斯人孤独伫立,细雨霏霏之中燕儿翩翩双飞。
依然清晰记得初次见到小蘋,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拨弹琵琶舞弦诉说相思滋味,当时月光是那样皎洁如玉,她像一朵美丽的彩云翩然归去。
这是晏几道词的代表作。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此词上片用两个六言句对起。午夜梦回,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在阒寂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了。《小山词》中常见“梦”“酒”等语,多有深意。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指“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小山词·自序》)。如作者《踏莎行》词云:“从来往事都如梦,伤心最是醉归时。”也许,此时已是“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之后了。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久矣,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始如弥勒弹指,得现“华严境界”(《艺蘅馆词选》引康有为评)。所谓“华严境界”,是说它已进入佛家的空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是真正的“伤心人”的感受。“去年春恨却来时”,一句承上启下,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点出“去年”二字,说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此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有着至情至性的词人不禁黯然神伤。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
谭献谓“落花”二语“名句千古,不能有二”(《谭评词辨》卷一),颇引起近人议论。论者谓此二语出自五代翁宏《宫词》(一作《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愁向夕,萧飒暮蝉辉。”其实,宋词袭用前人成句,已成惯例,毋须指摘。好句往往是要与全篇融浑在一起的。翁诗全首平庸,“落花”二语在其中殊不特出。小晏一把它化入词中,妙手天然,构成一凄艳绝伦的意境。以故为新,点铁成金,具见词家手段。
换头一句,是全词关键。“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蘋,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蘋、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以纪其坠欢零绪之迹,而小蘋更是他所深深眷恋的。“小蘋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木兰花》),“小蘋微笑尽妖娆”(《玉楼春》),可想见她是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此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也许,尔后的许多情事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淡忘,而相识时的第一印象却是永志于心的。梦后酒醒,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蘋初见时的形象:“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宋代妇女衣裙上每有图案,类似小篆的“心”字(见宋画《女孝经图》),欧阳修《好女儿令》词也有“一身绣出,两同心字”之语。小晏词中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蘋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义。“琵琶”句既写出小蘋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不仅是目挑眉语了。也许小晏的文名,使小蘋在见面之前已暗暗倾心。“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一切见诸形相的描述都是多余的了。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不再写别后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镜头: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因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取义仍从《高唐赋》“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蘋歌妓的身分。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不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这正是小晏词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胜于“花间”之处。
在结构上此词也颇具特色。上半阕写“春恨”,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皆来时的情境;下半阕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过片二句是全词枢纽,最为吃紧,虽与首二句对称,字数平仄俱同,而作法各别:起处用对偶,辞语致密;过片却用散行,辞旨疏宕,另起新意。全词以虚笔作结,自有无穷感喟蕴蓄其中,情深意厚,耐人寻味。
此词当是别后怀思歌女小蘋之作。据晏幾道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蘋、云几个歌女。”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幾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有“记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之句,写的就是歌女。《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不过是他的好多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争利夺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摴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嬛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牛黄丸,盈数簏,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铭曰:
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衷曲。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秋风拂尽热,半夜雨淋漓。
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
恰似钓鱼船,篷底睡觉时。
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
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娥。
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
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