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春压一。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数点酥钿,凌晓东风□吹裂。独曳横梢瘦影,入广平、裁冰词笔。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
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若把南枝,图入凌烟,香满玉楼琼阙。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
梅花乃是东风第一枝,独占众花之先,迎春而放。所以我观赏画中墨梅,感到犹如身处在寒风刺骨,莽莽飞雪的旷野上。画中墨梅,枝头有数朵盛放,而树下已是落英缤纷,像是被清晨的春风吹落的。墨梅一枝斜展,其风韵,被广平君所极力推崇、赞赏。我看着眼前的墨梅,就又激发起他对一段往事的回忆:当年他月下旅游途经太湖之时,掀篷观赏沿岸景色,也曾在一个临水之处,见到过那里有一株梅枝在朦胧的月光照映下,显示出它如画般的风景。
自己正在睡梦中追忆旧事,却被“胡调”声扰乱清梦而惊醒过来。如果把这幅墨梅图搬进祭祀功臣的凌烟阁中,将能使阁中满室生香,更加令人难忘。在梅雨时节采摘梅子与盐调拌,就可取来作宴席上的美味调料了。图中墨梅如果处在彤云密布中的北地严冬晚天中,它也将会傲霜斗雪,淡然处之。
发端“占春压一”泛写春梅,言梅在春天居为第一。“卷峭寒万里”一韵,形象地写早春时候:平沙万里,飞雪卷春,春寒料峭。“占春”三句,以视觉转化为感觉,是修辞中的通感手法,词人运用自如,善为“空际转身”。“数点酥钿”一韵,写东风于欲晓之际将梅花吹裂,其香润如酥,花形美如宝钿,因是迎春初放,故曰“数点”。“独曳横梢瘦影”一韵,由泛写梅花,转笔写到画中墨梅。“独曳”句化用林逋《山园小梅》,言画中之墨梅,是“横”梢,“瘦”骨,“独”曳的形象,十分珍贵不俗。“入广平”一句,因唐代丞相宋璟封为广平郡公,又写有《梅花赋》,故言“入广平”“词笔”,梅花又是小寒凌冰之花,故曰“裁冰”。“记五湖”一韵,写隐士们推开篷舟之窗,必会看到那月下高洁脱俗的梅花。“临水一痕月”将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融为一句,创造出梅在溪边、疏影、月下、浮香的高洁意境。这两韵化用典故写墨梅,并将典故展开、设景、交融创造了一个新境界。
过片不变,继续泛写梅花。“何逊扬州旧事”一句,化用南朝梁代何逊咏梅、赏梅的典故。“胡调吹彻”句,指《梅花曲》等有关梅花的乐曲处处皆吹奏。“五更梦半醒”一句言五更半醒之时,似乎听到处处响彻梅花乐曲。一个“梦”字,言此并非真如此,意在突出“梅”之高洁令人思念不已。“若把南枝”三韵,言如果把梅枝,画入凌烟阁,那梅花之香一定溢满琼楼玉宇。此为设想之辞,颇含深意。其寓意不仅如刘永济所说:“嘲笑时无人邪?”(《微睇室说词》)而且还表达了望朝廷有贤能之臣的深意。此既是称赞墨梅图之妙笔,也是企图唤醒大家,必须记住功臣们抵御外敌的英雄业绩,谨守国土。“相将初试红盐味”一韵,亦是设想之辞,内含感慨。言在梅雨时节,将梅与盐放在一起,言外之意,梅盐调羹,贤臣佐政。暗用《书说命篇》中傅说典故,此处词人是以何逊自喻也。“红盐味”,明点出“盐”,“烟雨、青黄时节”化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暗点出“梅”来。将梅与盐连在一起,扫“相将初试”,言时无贤者,只好画梅而已。“想雁空”一韵,进一步联想,以“想”字领起,说当北雁南飞,北方冬深之际,只有墨梅仍在晚天云阔之时依然开放。此处结笔回到词题“墨梅”。
此词不管是词牌还是意境都是林逋诗的回响。词以梅花起笔,抓住了梅的细节展开描绘,“数点酥钿”写花,“横梢瘦影”写枝。“临水一痕月”写环境,与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句情境非常相像。以“暗香疏影”为词牌名,可想而知词人在品题此幅墨梅画时眼前必定闪现过林逋的诗句,在词人看来,墨梅画境其实就是在再现林逋之诗境。
此为咏物词,采用略貌取神之法,主要用设想、联想描绘寄托言外之意,重点不放在墨梅本身的形貌描写上。在结构章法上也颇为灵脱。一二韵以泛写春梅始,三、四韵转到墨梅,五韵又泛写梅。过片不变,六韵继续化典泛写梅花,七韵展开想像,设想梅花入凌烟阁,寄慨颇深,八韵继续联想,由梅想到盐,化用梅盐调羹典,暗寓无贤臣佐政;九韵笔墨折回,以“淡墨”点到词题作结。在词语上,除化典创新词外,还运用当时口语与一般平易之语巧妙结合。如“压一”口语,“峭寒万里”“平沙飞雪”“北冬深”“晚天云阔”等用语平易。“独曳横梢瘦影”“入广平”“记五湖”“临水一痕月”、“何逊扬州旧事”“图入凌烟”“盐味”“青黄时节”等均为化典,另有新创之词如“酥钿”“裁冰”“五更梦半醒”等,多种语汇交杂错用,显得语涩而不滑。清·孙麟趾评曰:“石以皱为贵,词亦然。能皱必无滑易之病,梦窗最善此。”(《词径》)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份已不详。在吴文英的词作中,咏梅佳篇颇为不少,《梦窗词》中咏物词约有四十首,这首词便是其中的一篇。此词对“墨梅”的价值与特色作了形象的描绘,以寄托其政治情感。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贴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春天衣着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
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
一夜春寒满下厅。独眠人起候明星。娟娟山月入疏棂。
万古风云双短鬓,百年身世几长亭。浩歌聊且慰飘零。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消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