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列

两汉曹操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白话译文

自然孕育万物,始终这样周而复始,难道大自然就没有终结的时候吗?

万物都有自己的终期,圣贤也不能避免,为什么还要为生命走向尽头而担忧呢?

但愿那无角的螭龙能成为我的坐骑,将我带到魂牵梦绕的昆仑圣地。

羡慕神仙居住的昆仑山。期望见到神灵,立志到海上去看看蓬莱仙山。

盼望求得长生不老。周公和孔圣人也要死去,大禹这样的君主也埋葬在会稽山。

大禹葬在会稽山。古今谁永世长存?心胸旷达的人不应该为死而感到担忧。

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垂暮之年,时间匆匆地过去,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词句注释

  1. 精列:乐府旧题。郭茂倩将其收入《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相和曲》。精,指精神灵气,古人认为这是生命的本原。列,同裂,分解。精气分解指人的衰老或死亡。有人认为“精列”即鹡鸰,亦即精卫,也有人认为是精要之语的强调重列。
  2. 厥:其,此处指代万物。
  3. 造化:天地自然。
  4. 陶物:即造就万物。陶,制作瓦器,引申为化育、造就、培养等。
  5. 何为:为何,为什么。
  6. 螭龙:传说中无角的龙。螭,《说文》云,“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云无角曰螭。丑知切”。
  7. 昆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西方神山,被称为中国山脉的“太祖山”。有人认为此处昆仑暗指曹操寻得的风水宝地铧尖垴。
  8. 见期:期望见到。期,《说文》云,“会也。从月其声”。
  9. 迂怪:神灵怪异。迂,《说文》云,“迂曲回避。其义一也,从辵,于声。忆俱切,五部”。
  10. 志意:心愿。
  11.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是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亦常泛指仙境。另一说,西汉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东巡至蓬莱,望神山不遇,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 今山东省烟台市下辖有蓬莱市。有人认为曹操以昆仑、蓬莱之际暗指魏国疆土。
  12. 徂落:同“殂落”,死亡。徂,《尔雅·释诂》云,“往也”,又云“存也”,此处指周、孔二圣陨逝。
  13. 会稽:此处指会稽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南部,是中国五大镇山之南镇。相传大禹东巡,在会稽山大会诸侯,病死后葬于会稽山。
  14. 陶陶:漫长的意思。此指漫长的岁月。一说快乐的样子。
  15. 度:估计,推测。
  16. 君子:指心胸宽广,有作为、有见识的人。
  17. 弗:不。
  18. 时过:一作“过时”。
  19. 微:少,微小。

作品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对生命与神仙的思考,清晰真诚地袒露出晚年诗人复杂而微妙的心理世界。全诗大致可分四节。第一节六句,意谓自然造就的万物,包括贤能的圣人都难免死亡。死亡是必然的,不必为死亡而忧伤。但由于长生不死传说的影响,曹操又产生了幻想,于是接下去的第二节五句,由写现实的人间转写幻想的仙境,表现了对长寿的期望。但仙境毕竟是虚幻的,因此接着第三层六句,又转写现实的人间,写周公、孔子和大禹这样的圣人都死去了,说明没有人能够长生久存。明智者不必为生命短暂而忧伤。最后一节用两句诗收束,发出了“年之暮奈何”的感慨,表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首先感慨自然造就万物,包括贤能的圣人都难免死亡,肯定了死亡是必然的自然规律,不必为死亡而忧伤。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仓居。思想昆仓居。见期于迁怪,志意在蓬菜”,诗人十分理性地认识到,仙境毕竟是虚幻的,因此接着又转写现实的人间,说明晚年的诗人随着生命的流逝,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有生之年要完成统一大业的难度。其实,诗人的内心深处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他幻想着“螭龙之驾”,生活在“昆仑”“蓬菜”之中;另一方面,他却并没有沉湎于自己的幻想中,而是清醒地知晓,神仙世界仅是幻想而已。所以,这几向表明诗人是在一种矛盾的心理之中挣扎着。尽管他不相信人能够长生不老,但由于受长生不死传说的影响,诗人又产生了幻想,由写现实的人间转写幻想的仙境,表现出诗人对长寿的期望。

“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诗人再一次回归到理性与清醒的层面之上,劝告人们。“会稽以坟丘”,周公、孔子和大禹这样的圣人都死去了,说明没有人能够长生久存,明智者不必为生命短暂而忧伤。“君子以弗忧”,既然明白神仙世界是虚幻的,生命必然会走向终结,那么就应该乐天知命,不再忧愁了吧。恰恰相反,诗人对此的确明白,但他却忧愁依旧。“忧”在诗中二度出现,“何为怀此忧”“君子以弗忧”,忧愁其实一直伴随着诗人,并不以诗人的理性清醒而逃遁。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诗人最后发出了“年之暮奈何”的感慨,表现出其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感慨晚年的曹操,其心理世界是矛盾的,而人终归有一死,则是其晚年心头永远的痛,说明他的心理世界,复杂而微妙。

此诗是曹操游仙诗中的代表作,诗中从现实转向幻想,又从幻想回归现实,跌宕起伏中将诗人的复杂心理清晰地展现出来。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是曹操晚年时期的作品,是曹操对生命与神仙的思考。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曹操爱好音乐,今存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有些诗歌可能是即兴唱出的,内容时转时断时续,并没有经过严密的构思。这首诗就是这样。

名家点评

  • 山东大学教授张可礼等《曹操曹丕曹植集》:此诗为曹操游仙诗代表作,真实地反映了一代政治家曹操希望完成统一大业,而又无法挽留时光的感伤。

猜你喜欢

观朝雨

南北朝 • 谢朓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

蝶恋花·湘水经东安县东

清代 • 王夫之

湘水经东安县东,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绿萝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飞哀泻。冰玉半湾尘不惹,停凝欲挽东流驾。

百尺危崖谁羽化。一捻残香,拈插莓苔隙。忆自寻香人去也,寒原夕阳烧悲灺。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唐代 • 韦应物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蛛与蚕

明代 • 江盈科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西江夜行

唐代 • 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曹操
简介描述: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中国东汉末年的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太尉曹嵩之子。

曹操知兵法,工书法,擅诗歌。其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建安文学之风。著有《魏武帝集》,已佚失。今人辑有《曹操集》。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葬于高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