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和张常侍

魏晋陶渊明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已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冽冽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白话译文

人生易逝悲命短,荏苒光阴增伤感。

明晨一至非今日,岁暮我又有何言!

脸色苍白无光泽,花白头发更增添。

穆公之语甚迂阔,人老岂能力不减!

薄暮之时长风起,寒云阵阵笼西山。

北风凛冽寒气重,众鸟纷纷疾飞还。

人生很少能长寿,何况愁苦相纠缠!

清贫常缺杯酒饮,无以行乐似当年。

穷困通达无所念,衰颓憔悴任自然。

顾我本自怀深感,逢兹换岁增悲叹。

词句注释

  1. 岁暮:指除夕。张常侍:王叔岷本说是张野,袁行霈、龚斌、魏正申等认为是张诠。常侍,是常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官职。东汉末有个十常侍之乱,那些人都是宦官,到魏晋的时候,中常侍和散骑(皇帝的骑从)合称散骑常侍,这时候是正式的官职了,不再是宦官担任,它的主要职责是顾问、讽谏一类。
  2. 市朝:本指人众会集之处,这里指朝廷官府。《华阳国志》:“京师,天下之市朝也。”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阎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凄:悲。旧人:有双关意,一指亡故之人,一指仕晋僚臣。
  3. 骤骥:疾奔的千里马,这里指迅速运行的太阳。悲泉:日落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这句是说人生易逝,光阴迅速。
  4. 旦:早晨。
  5. 何言:有什么话好说。
  6. 紊颜:谓脸色苍白。敛光润:收敛起光泽,指面容憔悴,没有光泽。
  7. 一:语助词、无义。繁:多。
  8. “阔哉”二句:反用《尚书》典故。阔,迂阔。秦穆,即秦穆公,秦国的国君。旅,同“膂”,脊梁骨。旅力,即体力。愆,丧失。《尚书·秦誓》记秦穆公说:“番番(同‘皤皤’,白发貌)良士,旅力既惩,我尚有之。”是说头发花白的将士,已经丧失了体力,而我尚有力。这里反用其意,是说年老衰弱,体力怎能不丧失呢?所以说秦穆之谈为迂阔。
  9. 向夕:将近傍晚。长风:犹“强风”。
  10. 没:湮没,遮盖。
  11. 冽冽:形容寒冷的样子。一作“厉厉”。严:重。
  12. 鲜:少。
  13. 矧:况且。伊:语助词,无义。
  14. 屡阙:经常缺。阙,同“缺”。清酤:指酒。
  15. 穷通:穷困与通达。靡:无。攸:所。
  16. 憔悴:面色黄瘦。这里指衰老。由化迁:听随大自然的变迁。
  17. 抚己:检点自己,回顾自身。深怀:深刻的感怀。
  18. 履运:指逢年过节之时。慨然:感慨、感叹的样子。

作品赏析

《岁暮和张常侍》是一首唱给时间的悲歌。这首诗开头语带双关,既紧扣伤时主线,又隐隐涉及时政,随即点出岁暮,慨叹垂老;中间四句即景寓情;接着转写窘困,连解忧的酒也已告罄;最后四句依然是陶渊明本色,又系之感慨。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又一个旧年如白驹过隙,又一段生命悄悄地飞逝,诗人脑中千头万绪,却总是欲说还休。“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首》其五)陶渊明曾经是怀着浓烈的用世之志的,正因此而拥有一份孤高不群的日信。在诗文中,他以孤云、孤鸟自比(《咏贫士七首》其一),以孤松自比(《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以幽兰自比(《饮酒二十首》其十九),正可见其襟抱的高远、求索的艰辛卓绝。晋宋易代,世间充斥着太多的纷乱和倾轧,陶渊明不可能降志辱身,加入到一出出的丑剧中去。曾经,立了志的心跟宇宙一样深远和广大:“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然而,特定的历史条件给诗人现实人生的理想以无情的冲击。那是一个“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感士不遇赋》)的仕宦社会,森严的门阀制度和黑暗的官场让人感到窒息:“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感士不遇赋》)诗人只有远离政治的舞台,远离了自己的理想得以伸展的空间。

这种选择是理智的,但又是无奈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刮起了悠长的风,一片片的寒云吞没了西山,寒气凛冽,一只只飞鸟都飞回了自己赖以栖息的家园,可是,诗人寻找的青春和理想不知在哪里,诗人精神的家园也不知在哪里,在人生的暮年,他收获的只是一阵阵沉重的凄凉和直渗入心灵的寒冷。而此时的诗人又经常食不果腹,没有酒的陪伴,他只是在忧愁和困苦中惨淡度日:“民生鲜常在,矧伊愁苦缠。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在陶渊明的诗文里,酒是他无言而忠诚的朋友。“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十二首》其二),正是酒,稍稍化解了他深深的孤独;也正是酒,才是他唯一可以倾诉的朋友。“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二十首》其二十)唯有对酒,他最感无所顾忌。《杂诗十二首》其八曰:“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陷入悲愤中的诗人,只有用饮酒稍作排遺默默地表达自己的反抗。但如今“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当酒早已超越了酒的本身,成为诗人精神上不可或缺的存在时,这样一段频繁缺酒的日子,再没有浊酒自醉的快乐,诗人不能不惘然若失,心痛无比。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穷通如此,诗人并不是真的无所挂虑,一任造化憔悴了自己壮心不已的生命。这可以从《杂诗十二首》其五中找到答案:“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原来诗人身在田园,心系天下,他挂虑良多,无奈年老力衰,社会黑暗,他只是忧愤不已,正话反说罢了。在这样一个除夕之夜回首往事,检点一生,诗人实在不能说些什么。时不助我,心高志远的诗人只是空流了一腔热血,空白了曾经乌黑的头发。

《岁暮和张常侍》所描写的是无情的日月“掷”人老去,备受重击的心灵哀歌。曾经“惧彼无成,愒日惜时”(《自祭文》),而今却真的落得“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十二首》其二)然而诗人心底的生命之火并没有完全熄灭,时间的飞逝所带给诗人的无限灼痛,正是这股火焰顽强复燃的缘故。陶诗的感人之处,也正在于此。

创作背景

从诗题以及诗中所写内容来看,此诗当作于除夕。关于创作年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另一说在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年)。义熙十三年十二月,太尉刘裕率部回到建康,南北山河统一的希望破灭。义熙十四年十二月,宋王刘裕幽禁晋安帝而立晋恭帝,篡晋之势甚显。

名家点评

  • 宋代汤汉:“陶公不事异代之节,与子房五世相韩之义同,既不为徂击震动之举,又时无汉祖者可托,以行其志。所谓‘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读之亦可以深悲其志也矣。”(《陶渊明集评议》引)
  • 明末黄文焕:“起曰‘凄’、‘感’,中曰‘愁苦’,曰‘无以乐’,愀然皆穷通之虑也,到末忽扫一语曰‘靡攸虑’,而归之‘履运增慨’,深怀在世道,不在一身。”(《陶诗析义》卷二)

猜你喜欢

何满子·寂寞芳菲暗度

五代 • 毛熙震

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

深院空闻燕语,满园闲落花轻。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长日愁生,谁见夕阳孤梦?觉来无限伤情。

白丝行

唐代 • 杜甫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贴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春天衣着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

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

狱中上梁王书

两汉 • 邹阳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蚀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

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胥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侔,而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亡厌也。夫晋文亲其仇,强伯诸侯;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伯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只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沉谄谀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代 •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相思令·苹满溪

宋代 • 张先

蘋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陶渊明
简介描述: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