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代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白话译文

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词句注释

  1.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2. 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
  3. 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 ,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 ,经常在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 ),只有月亮来陪伴他。词中表面上说“恨君 ”,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在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象“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加以变化的重复,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象民歌中的重叠一样。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

词中“江楼月”的比喻,很具有艺术特色。钱钟书曾讲过“喻之二柄 ”、“喻之多边”。钱钟书所谓二柄:“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 ,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亟宜指示 。”例如“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佛犹水中月,可见不可取 ’,超妙而不可取也,犹云‘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黄庭坚《 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犹云‘甜糖抹在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 ’,是为心痒之恨词。”同样这首词用水中之月作比喻 ,一个表达敬仰之意,一个表示不满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称为比喻的二柄。“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 ,指同而旨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譬夫月,形圆而体明,圆若(与也)明之在月 ,犹《墨经》言坚若白之在石,不相处而相盈。镜喻于月,如庾信《咏镜 》:‘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王禹称《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 ’,仅取圆之相似 ,不及于明,‘月眼’、‘月面’均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圆,各傍月性之一边也。”节引自(《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如例子中所讲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圆,又可比明亮,这是比喻的多边。)

钱先生在这里讲的二柄和多边,乃是指不同的作品说的。譬如说同样用月作比喻,在这篇作品里是褒赞 ,而在那篇作品里却是不满;在这篇作品里比圆,而在那篇作品里却比明亮。那么有没有在一篇作品里用的比喻,既具二柄,又有多边呢?其实这首词就是。这首词用“ 江楼月 ”作比,词人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说的是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也用“江楼月”作比,“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说的是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达不同感情,从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喻“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 ”,比喻“待得团圆是几时”。在一首词里,同用一个比喻,所比不同,构成多边。象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又有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这样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词人用得非常贴切,这是此首词更为难能可贵的特点。

这词的想象跟后汉徐淑《答夫秦嘉书》的想象颇有相似之妙处。徐淑说:“身非形影,何能动而辄俱;体非比目,何能同而不离 。”徐淑虽用了两个不同的比喻 ,“何能动而辄俱 ”,“何能同而不离”,但与本词想象一致,所以这两人也可以说千载同心了。

名家点评

  • 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
  • 《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猜你喜欢

沉醉东风·对酒

元代 • 卢挚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葫芦提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送友人南归

唐代 • 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吴子使札来聘

先秦 • 公羊高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

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闾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

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书林逋诗后

宋代 • 苏轼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怀旧诗伤谢朓

南北朝 • 沈约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

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吕本中
简介描述: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元祐年间宰相吕公著曾孙,荥阳先生吕希哲孙,南宋东莱郡侯吕好问子。中国两宋之际的南渡诗人、词人、道学家。

吕本中以恩荫补承务郎。元符(1098年-1100年)中历任地方属官,宣和六年(1124年),除枢密院编修官,迁礼部员外郎、直秘阁。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旋即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后以忤秦桧被罢。卒谥文清。

吕本中著有诗文集《东莱集》20卷,《外集》2卷。又著有《紫微诗话》1卷,《东莱吕紫微杂说》1卷,《师友杂志》1卷,《童蒙训》3卷,《春秋解》10卷,今均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