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观潮

清代施闰章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白话译文

大海的景色在雨中蒙蒙展开,滚滚波涛飞溅到江上将被大潮倾倒颠覆,轻舟却故意顶风迎浪向上开。“鸱夷子皮”里,伍子胥的尸首犹有遗恨,钱塘江的怒潮永远使人感到悲哀。

词句注释

  1. 钱塘:钱塘江,浙江的下游。
  2. 台:指观潮的台。
  3. 绝岸:陡岸。
  4. 溯洄:逆流而上。
  5. 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嘱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者把头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灭亡。吴王大怒,下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后来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

作品赏析

此诗写诗人雨中观潮所见所感。首联,紧扣雨中观潮之特点,以雨为背景,突出“涛飞江上台”,为下文进一步描绘钱塘江潮的磅礴声势作铺垫。

颔联,以千万匹骏马飞驰而来比喻钱塘江潮震天动地的涛声,以其仿佛席卷着群山奔腾而来比喻江潮不可抵挡的气势,与宋代词人潘阆的词句“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酒泉子》“长忆观潮”)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将状写潮涌之声势与吟咏弄潮儿的弄潮之气魄结合起来。宋代词人周密的散文《观潮》有一段描写弄潮儿的文字:“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着墨无多,却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弄潮儿披发纹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的情景,令人拍案叫绝。施闰章的这两句诗描写弄潮儿,用语更少,别具一格。它写弄潮儿,却不明言,而以“轻舟”借代。驾驭“轻舟”的正是勇敢矫健的弄潮儿,故写“轻舟”,也即写弄潮儿。不写斯人,而斯人自见,这是其精妙之处。江潮汹涌澎湃,“绝岸愁倾覆”,可“轻舟”偏要投身急流之中,“故溯洄”。这里,诗人未具体描写弄潮之场面,而以“愁”与“故”相对照,突出了钱塘江潮惊涛拍岸的气势,更衬托出了弄潮儿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可谓这两句诗的又一妙处。

尾联,发诗人观潮之慨。史载,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其父伍奢、兄伍尚都被楚平王杀 害,他逃奔吴国,先佐吴王阖闾伐楚国,后又佐吴王夫差(阖闾之子)打败越国。最终,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迫伍子胥自杀,并下令将其尸首装入“鸱夷革”抛进江中。后来传说伍子胥怨恨吴王夫差,死后驱水为涛,因而,钱塘江潮又有“子婿朝”之称,诗伟联发诗人观潮之后的感慨,由观潮联想到伍子胥及其传说,为伍子胥的冤死而鸣不平,笔墨焕然,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康熙七年(1668年)秋,诗人因在家闲居无事,曾赴杭州一带旅游,这首五律即描写此行所亲见的钱塘江八月大潮的雄壮声势,钱塘江乃名闻天下的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杭州湾钱塘江口涌潮袭来。波涛万丈,气势磅礴,令人惊心动魄,观潮以在浙江海宁所见最为壮观,故钱塘潮一名“海宁潮”,此诗所写即海宁之所见。

名家评价

  • 朝鲜历史学家、实学家、诗人柳得恭:南施北宋逼唐真,明季噍音一变新。略带金源方旺气,要非大历以还人。
  •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李梦生《元明清诗三百首》:钱塘江为天下奇观,历代文人歌咏不绝,本诗不算其中的上乘之作,但能在明星灿烂的咏钱塘江的诗篇中露露脸,实为难得,且施润章诗风一向以温厚清婉著称,本诗却能挑战自我,高唱雄浑之音,勇气可嘉。

猜你喜欢

河中之水歌

南北朝 • 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于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一枝花·杭州景

元代 • 关汉卿

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

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曲江对酒

唐代 •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宋代 • 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祝英台近·水纵横

宋代 • 辛弃疾

与客饮瓢泉,客以泉声喧静为问。余醉,未及答。或以“蝉噪林逾静”代对,意甚美矣。翌日为赋此词以褒之也。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镜”?“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施闰章
简介描述:

施闰章(1618年-1683年),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一号媿萝居士,又号蠖斋,晚号矩斋,诗与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誉。江南宁国府宣城县(今属安徽)人。中国清代诗人、官员。

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授刑部观政。顺治八年(1651年)春夏,赴官刑部,秋奉使广西,遭乱归里。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赴京补刑部广西司员外郎。出任山东提学道佥事,视学山东。擢江西布政司参议,分守湖西道参议,深得民心,人称“施佛子”。康熙十八年(1679年),诏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转侍读,不久病逝于京邸。

施闰章以诗名噪清初诗坛。其诗学思想继承“诗言志”的诗学传统。主张“诗有本”“言有物”,诗歌创作要析“理”“合圣贤之言”“文以载道”,重“情”,反对浮华空泛之作。其诗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包括他奉使桂林、提学山东、分守湖西时及其以前所创作的古体诗,风格上受元结、杜甫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精神。后期所作以五言近体诗为主。这些诗学唐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一派,追求空灵蕴藉的情致。其文章内容以史论写得最为出色、精致。古文学欧阳修、苏轼,“意静气朴”。施闰章与同邑高咏友善,皆工诗,主东南坛坫数十年,时号“宣城体”,形成“宣城派”。著有《学余堂诗集》50卷、《学余堂文集》28卷、《学余堂外集》2卷、《蠖斋诗话》2卷等。

施闰章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