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陇

唐代高适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白话译文

我这个远行之人,站在陇山坡头,望着陇山上四分而流开去的水流,心潮为之起伏。

流水从来没有间断之时,旅途之人也从来没有休歇之时。

我才能微薄只够得上做一个小官,如今承蒙知己相召委以重任,于是不辞艰辛,孤独地仗剑往来万里之途。

我哪里是不思念故乡呢?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前往赴任,为的是感念知遇之恩。

词句注释

  1. 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全唐诗》题作“登垅”,题下注:“垅,应作陇,诗同。”
  2. 陇头: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绵亘于陕西与甘肃交界处。《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一·陇头》郭茂倩题解引杜佑《通典》:“天水都有大阪名日陇纸亦陇山,即汉陇关也。”
  3. 流水:《乐府诗集》卷二一引《三秦记》云:“其(陇山)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谓陇头水也。”北朝乐府民歌《陇头歌辞》云:“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4. “浅才”句:意思是自己才疏学浅,只能作卑职小官。浅才,微才。通,往来。一命:命即官阶,周代官制有九命,一命为最低微之官。《礼记·王制》:“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此指出任哥舒翰幕府掌书记一职。
  5. “孤剑”句:是说孤身一人持剑奔赴千里边关。适,走、往的意思。
  6. 知己:指田梁丘(《旧唐书·哥舒翰传》作“田良丘”)和哥舒翰。天宝十一载秋冬之际,高适辞封丘尉后客游长安,得哥舒幕府判官田梁丘之荐被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任掌书记。官职虽低,却送了高适从军之愿,故称二人为知己。

作品赏析

此诗的头四句以陇上流水来映衬诗人的独身远行。“远行客”是诗人自称。诗人登上陇山之巅,想起乐府民歌《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与歌辞中说的是非常相似的。“陇上分流水”既是写实,也是衬托作者只身远游的孤寂悲凉心情。据《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诗的第三、四句运用顶真法紧承头两句而来:“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以流水不尽来比喻人的行程遥远,照应“通万里”。

诗的后四句是诗人以大丈夫自许,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在陇头流水的苍凉背景下,表达“士为知己者死”的心志言辞坚决,铿锵有力。“浅才通一命”,这里是指诗人即将就任的左饶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实际上这是幕府中重要的文职军官,地位仅仅次于判官。诗人称“浅才通一命”不过是谦词罢了。“孤剑适千里”,大有慷慨行侠的意味。《史记·淮阴侯列传》:“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结尾两句“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指明了诗人此番远行的原因。诗人并非不眷恋思念自己的故乡,他之所以离乡远行,全都是为了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呵。高适也是一个很重友情的人,他对哥舒翰的荐举是非常感激的,当时世风,要作官除考试一途外,若无人荐举是作不成官的,因此高适说“从来感知己”。“感知己”也仅是表层的一面,深层的原因则是高适想借此荐举机会,入幕从戎,一展身手,实现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正是这种内在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诗的后半部分昂扬的基调。

高适此次出塞,一为“感知己”,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入幕从戎实现自己建功立业、安边定远的宏愿。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既有报答知己的侠肝义胆,又有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思想情感波澜起伏,曲折多变。从全诗的情感流动看,是先抑后扬,最后以昂扬的调子结束全篇,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全诗语简情壮,正如胡应麟所言,为“意调高远”“深婉有致”之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一说作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是高适应哥舒翰的征召为河西节度使幕府掌书记,离开长安前往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今甘肃武威)上任途中,登陇山有感而作。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为当时去西北的必经之地。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陇头流水成了悲凉、愁苦、思乡的感情象征。《秦州记》载:“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岭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之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此时高适已五十来岁。此前,诗人曾作过河南封丘县尉之类的小官,此次他是受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荐举。哥舒翰喜文重义,颇得当时文人的好感。此诗所抒发之情感与此相关

名家点评

  • 明代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未云已”三字冷眼阅世,一结深厚。
  •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首叙陇头之事,而即以流水兴行人之不休,盖赋而兴也。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观“浅才登一命”句,应是哥舒翰表为参军掌书记时作。感知忘家,语简意足。
  •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古茂,似汉魏乐府(首四句下)。

猜你喜欢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渔歌子·泛流萤

五代 • 孙光宪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风月。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金朝 • 元好问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蚕谷行

唐代 • 杜甫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唐代 • 沈佺期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

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

高适
简介描述:

高适(704年—765年,详见人物争议目录),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多寓居梁宋一带,曾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时经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后得哥舒翰赏识,入河西幕府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陷落后曾请缨守长安,未果,在玄宗西逃后间道追之,升侍御史。至德元载,玄宗封诸王分镇天下,高适切谏不可,升谏议大夫,后被肃宗召见,分析江东局势,肃宗奇之,任为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平永王之乱。高适为官“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权宦李辅国忌其才,数加诋毁,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后历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侯。谥号“忠”。

高适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既承载了恢弘豪迈的盛唐气势,又流露出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异的特质。他在第一次长安应试失意之后,选择客居宋中,此时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滋生的深沉的失落与悲慨,使得其作品呈现出一种苍凉与悲切的艺术风格。游于燕赵之时,诗人所见多令人愤怨之事,他以饱含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蓟门行五首》等一系列揭露现实的诗作。寓居淇上之时,他有感于田园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山水田园诗作。著有《别韦参军》《燕歌行》《别董大》《封丘作》《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酬裴员外以诗代书》《人日寄杜二拾遗》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