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赠今人

南北朝鲍令晖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月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白话译文

你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

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

我这里早已是春回大地,而你那儿大概还是冰霜犹在。

北地的寒冷我已知道,但是南方我望夫的心情你不知道。

心中的辛苦给谁说道?只能寄托那双飞的燕子来传情。

忙得像织机上的梭子奔个不停,容颜姿色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

就算容颜芳华一下子就到了尽头,还有我对你的情意始终不会变。

词句注释

  1. 毡: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褐:粗布或粗布衣服。文练:有花纹的熟丝织品。
  2. 解綖:指去官辞职。綖,古代覆盖在帽子上的一种装饰物。
  3. 荆扬:荆州,扬州,在南方,代指思妇所在之地。
  4. 幽冀:幽州、冀州,在北方,代指对方所在之地。霰: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5. 杼煎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杼,织布机上的梭子,常常机杼连用。
  6. 容华:女子的容貌。尽:一作“改”。

作品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三层。前四句为一层。首先设身处地地为远行在外的征人着想。“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两句把思妇的爱全部托出。尽管思妇亦苦,可她首先想到的是对方身处荒寒之地,却无精致轻暖的衣着,只能以粗毛短衣御寒。“月月”二句写自己,意思还是承上而来,因为寒在他身,忧在己心,所以天天望君归,可是年复一年,这绷着的心弦总无缓解之时。“月月”和“年年”两个时间词,写出了思念之深与思念之切,并道出了离别苦的原因是“不解綖”。第一层意指惦念不安、久盼不归。

中间六句为第二层。上一层先从对方落笔,由彼而己;这一层先从自己所处之地写起,由己而彼。“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二句很见作者功力,情感喷涌而出,却不着痕迹。虽说“北寒妾已知”,然而“南心”对方却“不见”。这里的“北”“南”二字,系承接“幽冀”“荆扬”而来,既指地,也代指人;“寒”字意亦双关,地之“寒”,是明写;君去不归,音信渺然,“南心”不见,则情之“寒”(冷)亦令人可感,这是暗含;“南心”,一说“指自己在南方望夫的心”,这是对的,因为本来就是“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不过这里要结合“春早和”的背景来理解。冬去春来,时不我待,青春易逝;暖雨晴风,杨柳如丝,春色撩人春心动;芳草萋萋人不归,春日偏能惹恨长:说不尽的春愁、春怨、失望、孤寂,对方全然“不见”,何等伤心,自在言外。沈德潜赞这两句“巧于著词”。“巧”在它借时借地,遣词造句,词简意丰,妙语传情。不过,心事万千,谁与共论,左思右想,还只有托燕传情。双飞的燕子,不仅是男女真爱的象征,也是传情的信使,能带去她的思念。这种怨“君不见”盼君“见”的矛盾,真实而细腻地刻画出她回肠百转、痛苦而又执著的心态。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抒发思妇所要寄托之情。“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杼煎丝,喻不休;风催电,喻甚速”(张玉榖《古诗赏析》)。长期的愁苦劳累,昔日的容颜姿色,早如风雨中的闪电,转眼即逝。“形迫”“颜落”,用字灵活,形象鲜明,语意生动,既将上文“辛苦”二字补足,又自然地逗出容华虽尽,初衷不变的情意。细针密线,层折而下,最后再一次向对方表明“南心”,方才收束全文。反复致意,用心良苦,但不知此心暖得“北寒”无。余意萦怀,悠悠难尽。

此诗突出之处在大量的叙事,妙在所叙之事皆孕满着浓郁的情意,这种事因情生,事中含情,情事相融的手法,不仅是抒情诗的一个值得重视的艺术经验,对于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影响则更是深远的。

创作背景

《古意赠今人》是诗人代闺中思妇抒情写怀之作,其具体的创作时间已难以确考。

名家点评

  • 明代锺惺、谭元春《古诗归》:“‘南心’二字,无理之甚。聪明声口,必细心、慧心,摇摆出之,非其人则语意不能缱绻如此。犹妙在‘妾已知’、‘君不见’上,作分开语气。”
  •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北寒南心,巧于著词。”

猜你喜欢

蛛与蚕

明代 • 江盈科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觉衰

唐代 • 柳宗元

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

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

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

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沉。

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

是时春向暮,桃李生繁阴。

日照天正绿,杳杳归鸿吟。

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

游石首绣林山记

明代 •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滹滹干干,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予与长石诸公,步其颠,望江光皓森,黄山如展筛,意甚乐之。已而见山下石磊磊立,遂走矶上,各据一石而坐。静听水石相搏,大如旱雷,小如哀玉。而细睇之,或形如钟鼎,色如云霞,文如篆籀。石得水以助发其妍而益之媚,不惟不相害,而且相与用。予叹曰:“士之值坎禀不平,而激为文章以垂后世者,何以异此哉!”山以玄德娶孙夫人于此、石被睇锦,故名。其下即刘郎浦。是日同游者,王中秘季清,曾太史长石,文学王伯雨、高守中、张翁伯、王天根也。

江南春

宋代 • 寇准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楚人隐形

魏晋 • 邯郸淳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鲍令晖
简介描述:

鲍令晖,南朝女文学家,生卒年不详,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出身贫寒,但能诗文。

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另有留传下来:《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等作品。

鲍令晖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