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云松令·咏浴

清代纳兰性德

鬓云松,红玉莹。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半饷斜钗慵未整。晕人轻潮,刚爱微风醒。

露华清,人语静。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白话译文

她发髻松散,肌肤莹润,一副慵懒模样。月亮多情,将梨花秀美的影子投送过来。头上发钗歪斜,半晌她也没有整理一下。她爱这微风的天气,脸颊泛着红晕。

月光孤清,人声全无,她怕被他窥见,特地移走了镜子。她踏出沐浴的水,水波仍在缓缓荡漾。披上单衣,手持小扇,不知道可否挡得住这微薄的夜寒。

词句注释

  1. 鬓云松:词牌名,又名“鬓云松”等。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2. 鬓云:形容妇女两翼的头发美如云彩。
  3. 红玉莹:形容女子脸颊如红玉。红玉,应指和田红玉,珍贵稀有,古时只在宫廷王室内流传。
  4. 梨花影:梨花落在地上的影子,也可以理解为浓密如影的梨花。
  5. 半饷:过了好一会儿。
  6. 露华:清冷的月光。露,露水,引申为清冷。唐杜牧《寝夜》中有“露华惊敝褐,灯影挂尘冠”。
  7. 青鸾镜:镜子。鸾鸟为古代神鸟。《艺文类聚》中引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中言:“宾王于峻祁之山获鸾鸟,养之,三年不鸣。夫人称鸟见其同类而鸣,遂以镜置其前,鸾对影悲鸣,哀响中霄,展翅而绝。”
  8. 罗袜:丝罗织成的袜,此处代指女人玉足。凌波:凌于水波之上,比喻女子步履轻盈,行于水上。此处指拔动洗浴之水。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作品赏析

这首词题为“咏浴”,是写女子洗浴时储懒娇柔之态。现代汉语中,沐浴、洗澡通常连用成词,但在古代,沐是洗发,浴是洗身体,洗是洗脚,澡是洗手,分得很清楚。这首词写“浴”,便是洗其身。

上片从入浴女子的样貌写起。首句“鬓云松”既是词牌名,也是描摹。入浴多为晚间,女子晨起梳头,到了晚上,之前光滑柔顺、精心梳拢的发髻也变得有些松散,尤其是鬓角处。鬓发靠近发际,常有新生碎发,因发短而轻,易蓬松飘起,故有“鬓发如云”一说。通常,“鬓云松” 是指女子刚睡醒的样子,因夜间侧卧翻滚,鬓角的头发被揉乱,是为鬓云。但在此句中,“鬓云松” 是指夜晚时分,女子洗澡时放松随意的样子。乌黑的鬓发.环绕着的是透红的脸庞。“红玉”并非全红,当指“挂红之玉”,玉色中泛红,恰如女子脸庞,光滑如玉,颊面微红,晶莹剔透而有生气,这是在说女子因水热而面泛潮红的样子。散发红颜的女子,见之教人不禁心生怜爱,就连月亮也跟着动了情。“早月”与“送过”二句当合在一起品味。 “早月”是指夜色尚早,“多情”则是对这名女子的爱怜之情,此句简单直接,并无深意,而后句“送过梨花影”却是生动精巧。梨花拥挤枝头,而“早月多情”,不惧梨花遮挡,努力将自己的光芒从浓密的梨花间挤过,送到女子眼前。这是以拟人的动态写法描草月光从梨花之间倾泻下来的画面。“送” 字则为这个景象增添了主观色彩,也应照了上句的“多情”。

首两句写女子面容,再转而写月色为其倾倒,一人一景,相映成趣。后三句则转写头饰。女子静坐水中,头上发钗倾斜松散,却因为愉懒,好一会儿都不肯整理。“斜钗”与上片首句中的“翼云松”相应,“翼云松”是撰角飘飞,“斜”则为头发松散,“晕入轻潮”并非实写人,而是写头上钗影落水中,又以头上钗代人,形容女子的脸庞映入水中。“轻潮”是水波微漾之景,正是“微风醒”时,吹成水面“轻潮”,钗与人共映水中,影随微风摇电。“刚爱”是指女子顾影自爱,不肯整理头。正因为不愿破坏倒影微澜的水面,此三句连读,才可得其真意。女子愉懒地看着微风吹挑的水面,轻波中自己玉面斜钗的样子煞是好看,令她不愿去整理发馨。

上片所写,虽然是沐浴,却只写了女子露在水上的头和面容,下片则用含蓄的手法,写女子浴后出水。过拍首句说时间。月色清凉,人声已静,女子已经从“早月”时分泡到月冷人眠之时,她也该出水了。后两句很有情致,写女子出水,却并不直言,只刻画了女子怕丈夫偷看,特意将镜子挪走的行为。此处的“郎”,可能是纳兰自指,也可能只是女子的丈夫,女子若是泛指,那其夫更是泛泛之辈,不知何许人。“移却”不仅仅是“移动”,而且有“移走”之意,女子行为更为彻底,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她的娇羞可爱。女子出水的惊艳之貌,被这一个“移却青弯镜”彻底地藏匿了,待再看时,已经是小扇单衣,坐于浴桶旁。“罗袜凌波”语出《洛神赋》,在《洛神赋》中,极言女子步履轻灵美好,在这首词中,“罗袜”则是指女子的脚。此句意为女子用脚拨动水面,此时,她已经洗浴完毕,坐在浴桶旁,意犹未尽地用脚拨弄着洗澡水。夜深,浴后,裸足,单衣,令人萌生怜爱,于是便问“可耐星前冷”,这是在担心女子浴后穿得过于单薄,会因夜深风凉而受寒。

这首词写的是夜深人静、房门深锁时发生的事,虽非艳诗,但将晕红的脸庞、戏水的玉足写入词中,尺度也算不小,有人评之为“俗艳”。不过这首词离“俗”还是有些距离。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温泉水滑洗凝脂”,亦是写沐浴。这首词中用字虽略透“粉香”,却是意象多于实写,只以几处细节来刻画,含蓄之工精妙,是以人之想象圆轻艳之景,与纳兰另一首词《清平乐·青陵蝶梦》相比,未必更为“香艳”。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这首《鬓云松令·咏浴》词正是纳兰性德新婚后所写,是纳兰词中极难得的欢愉之作。

名家点评

  •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原研究员张秉戌《纳兰词注》:“此篇粉香脂腻,近花间语,未免俗艳之气。”

猜你喜欢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代 • 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贵公子夜阑曲

唐代 • 李贺

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更漏子·菊花残

宋代 • 晏殊

菊花残,梨叶堕。可惜良辰虚过。新酒熟,绮筵开。不辞红玉杯。

蜀弦高,羌管脆。慢飐舞娥香袂。君莫笑,醉乡人。熙熙长似春。

咏少年诗

南北朝 • 吴均

董生唯巧笑,子都信美目。

百万市一言,千金买相逐。

不道参差菜,谁论窈窕淑。

愿言捧绣被,来就越人宿。

白洋潮

明代 • 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纳兰性德
简介描述: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帝赏识,为其之后发展奠定基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不久便长辞于世,时年不过而立。

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合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纳兰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尤以逼真传神的写景著称,风格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他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