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燕然山铭

两汉班固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白话译文

大汉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恭敬天子、辅佐王室,理国事,高洁光明。就和执金吾耿秉,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属国南单于、乌桓、氐羌侯王君长等人,共三万骑。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统以八阵,临以威神,铁甲耀日,红旗蔽空。于是登高阙,下鸡鹿,经荒野,过沙漠,斩杀“温禺鞮王”,用其血涂鼓行祭;用“尸逐骨都侯”的血来涂刀剑之刃。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于是统一区宇,举旗凯旋,查考古传图籍,遍观当地山河。终于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此所渭一次劳神而长期安逸,暂时费事而永久安宁。于是封山刻石,铭记至德。铭辞说:

威武王师,征伐四方;剿减凶残,统一海外;万里迢迢,天涯海角;封祭神山,建造丰碑;广扬帝事,振奋万代。

作品赏析

班固的《封燕然山铭》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著名的文学作品。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归汉的南匈奴单于请兵讨伐北匈奴获得窦太后同意。汉朝以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各领四千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骑兵三万馀出征。汉军大败北匈奴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仓皇逃窜汉军追击诸部落抵达私渠比鞮海(今蒙古国邦察干湖)北匈奴投降者二十馀万人。窦宪、耿秉等登上去塞北三千馀里的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命班固撰写此铭。时班固以中护军随行,参与谋议。

这次北伐,可以与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卫青大败匈奴于漠北,封狼居胥山而还,前后媲美。应当指出,汉朝是在匈奴无数次入侵的危害之下,才反击匈奴的。在世界历史上,中华民族为一农业民族酷爱和平,而不是一个侵略性民族,但是在侵略者面前,绝不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的。汉朝反击匈奴,即是极好的证例。班固《封燕然山铭》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也就在这里。

从艺术上讲,《封燕然山铭》具有三项显著特色:第一是气势磅礴。这一作品铭、序一气贯注浑然而为一体。虽说篇幅不长,却是元气淋漓,磅磅磺礴,读来令人精神振奋,可以真实感受到汉代人的恢宏气魄。磅礴气势的根源,是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深厚情感。序云“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铭云“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熙帝载兮振万世”,即是洗雪国耻、保卫祖国、光大祖国声威的爱国激情的集中体现。而战略上的识见与议论,则深化了这一磅礴气势。序云“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是承西汉扬雄论匈奴疏文之语而来。实际上表明,反击侵略者变被动为主动的战略构想,本是两汉时期有识之士的一项共识。同时,序文多用排偶之句,铭文采用骚体,偶句排慕矫健,骚体雄浑,便成为磅礴气势喷薄而出的强有力载体。

《封燕然山铭》的第二项艺术特色,是着力描写强盛的军容军威,从而表现汉军的必胜。我国传统文学表现战争,总是对于战争的性质存有一种价值判断,即正义与不义之分,并且认为正义的战争,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这种价值观的本原,乃是中国文化爱好和平的精神。由这种文化精神及价值观而来,我国传统文学对于战争的表现,就不以描写杀人流血为能事,对于正义战争的胜利,往往是通过着力描写汉军军容军威的强盛来加以彰显的。

序文大部分篇幅,即从“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直到“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和全幅铭文,皆是用浓墨重彩描写汉军军容军威之强盛,而对于杀人流血的战争场面,仅下寥寥几笔,便已一带而过。描写军容军威,如“云辎蔽路”、“玄甲耀日,朱旗绛天”、“星流彗扫”还颇富于诗意之美。班固这种详写军容军威,略写杀人流血的艺术笔法,当然不是由于他对战争缺乏了解。序文中“安固后嗣”、“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等语句,再三地、清楚地表示了汉民族对于和平的渴望与关切。由此可见,爱好和平的中国文化精神,以及由此而来尚军容军威之描写、而不尚杀人流血之描写的中国文学传统,对于班固影响甚深。

由上述两项艺术特色出发可以进而说,《封燕然山铭》的第三项艺术特色即其总体特色。铭之为体,或为祝颂,或为警戒。这是铭的内容特点。陆机《文赋》说:“铭博约而温润。”这是由铭的内容特点而来的铭之艺术体性。《封燕山铭》纪汉之功既是对汉朝的祝颂,也是对侵略者之警戒。

全文历述汉军北伐匈奴,从出师直写至凯旋,且包含历史的回顾与战略的议论,可以谓之博,文字精练。全文仅有三百多字,则又可以谓之约,不尚杀人流血之描写,而特盛于军容军威之描写,并且对于和平安宁再三致意,则可以谓之温润。既博、约、温润,又气势磅礴,既深得铭之体性,又特具艺术个性:这,就是《封燕然山铭》的总体特色。

创作背景

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汉章帝驾崩,年仅10岁的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窦宪成为国舅,很快即被起用为侍中,控制大权。窦宪专横跋扈,无视朝廷法律,随意杀人。齐殇王的儿子都乡侯刘畅,因章帝丧事来朝吊问,乘机讨好了窦太后,得到一个宫内职位。窦宪怕刘畅受宠,妨碍他专擅朝政,竞派人将他刺杀。后来,事情暴露,窦宪被关在宫内,等候治罪。窦宪请求率军北征匈奴以赎死罪。当时正逢属国南匈奴请兵攻伐北匈奴,朝廷便拜窦宪为车骑将军,率大军出塞。窦宪北征匈奴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的。班固不知其中内情,随军出发,任中护军,参与军中谋议。

大军从朔方三路北袭,窦宪遣各部将,率精骑万余,在稽落山(今蒙古国达兰札达加德西北额布根山)大破北匈奴军队,前后俘获招抚匈奴部众二十万人,穷追北单于直至燕然山,大获全胜。窦宪与副将等登上远离边塞三千余里的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并刻石纪功,颂扬汉军出塞三千里,奔袭北匈奴,破军斩将的赫赫战绩。

《封燕然山铭》被认为是我国有史记载的“边塞纪功碑”的源头,后世以“燕然勒功”这一成语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也泛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猜你喜欢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宋代 • 梅尧臣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鞲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

清代 • 赵翼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却东西门行

两汉 •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贺新郎·赠苏昆生

清代 • 陈维崧

苏,固始人,南曲为当今第一。曾与说书叟柳敬亭同客左宁南幕下,梅村先生为赋《楚两生行》

吴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算此外、谁欤吾友。忽听一声《河满子》,也非关、泪湿青衫透。是鹃血,凝罗袖。

武昌万叠戈船吼。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搔首。正乌鹊、南飞时候。今日华清风景换,剩凄凉、鹤发开元叟。我亦是,中年后。

莺啼序·重过金陵

宋代 • 汪元量

金陵故都最好,有朱楼迢递。嗟倦客又此凭高,槛外已少佳致。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问青山、三国英雄,六朝奇伟?

麦甸葵丘,荒台败垒,鹿豕7衔枯荠。正潮打孤城,寂寞斜阳影里。听楼头、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渐夜深、月满秦淮,烟笼寒水。

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灯火渡头市。慨商女、不知兴废,隔江犹唱庭花,余音亹亹。伤心千古,泪痕如洗。乌衣巷口青芜路,认依稀、王谢旧邻里。临春结绮,可怜红粉成灰,萧索白杨风起。

因思畴昔,铁索千寻,谩沉江底。挥羽扇,障西尘,便好角巾私第。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东风岁岁还来,吹入钟山,几重苍翠。

班固
简介描述: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彪之子,班超之兄。著有《汉书》《白虎通义》《两都赋》等。

班固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以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未详,乃潜心继续撰述力求精善。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被人诬告私改作国史,下狱。其弟班超辩明其冤,出狱后被任为兰台令史,奉命撰述东汉开国以来史事,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明帝复命他完成前所著书。他认为《史记》以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不妥,决心撰写起自汉高祖、终于王莽共二百三十年事迹的《汉书》。汉章帝时,以文才深得器重,迁官玄武司马。建初四年(79年),章帝召集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命其记述其事,撰成《白虎通德论》(一名《白虎通义》)。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随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参预谋议。次年,行中郎将事。永元四年,窦宪失势自杀,他受牵连免官、被捕,死于狱中。

班固一生著述甚丰。所撰《汉书》,为“前四史”之一;以“汉赋四大家”之一,其《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

班固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