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瀑布谣

元代杨维桢

甲申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仙客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予赋瀑布谣。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

白话译文

甲申年秋八月十六日夜晚,我梦见与仙客贯云石游览庐山,分别赋诗一首,贯云石写了《彭郎词》,我写了《瀑布谣》。

银河忽然像黄河决堤一样,在五老峰前倾泻而下。

我怀疑是天仙在织白绢,白绢离开织女衣袖从青天垂落下来。

就想着手拿一把并州剪,剪下一幅玻璃烟雨。

恰好遇到了贯云石,他好像仙人李白一样。

他夜里无酒解渴,便骑着鲸背,把海水吸干,竟使大海变成桑田。

海水居然化作十万丈的美玉彩虹,倒挂在清澈的水潭上。

词句注释

  1. 庐山: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一名匡庐。
  2. 甲申:即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
  3. 酸斋仙客:元代散曲家贯云石之号。
  4. 彭郎词:即《梦中贯酸斋彭郎词》:“番之湖兮云水杳,万顷晴波净如扫。相逢渔子问二姑,大姑不如小姑好。小姑昨夜妆束巧,新月半痕玉梳小。彭郎欲娶无良媒,飞向庐山寻五老。五老颓然不肯起,彭郎怒踢香炉倒。彭郎彭郎归去来,陶令门前烟树晓。”(陈衍辑《元诗纪事》卷四四)。
  5. 瓠子:黄河堤坝名,在今河南濮阳,汉武帝时曾决堤。
  6. 五老峰:在庐山东南,像五位老人并肩耸立,因此得名。
  7. 天孙:即织女,相传是玉帝的孙女。一作“天仙”。素:白色。
  8. 并州剪:锋利的剪刀。古时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生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亦可简称并刀、并剪等。
  9. 云石子:即贯云石。
  10. 捉月仙:这里指李白。洪迈《容斋随笔》载,李白酒醉泛舟,俯身去抓水中之月,溺水而死,后世称为捉月仙。
  11. 骑鲸:骑鲸背遨游海上,李白曾自署为“海上骑鲸客”。相传李白骑着鲸鱼升天成仙。李俊民《李太白图》:“不因采石江头月,那得骑鲸去上天。”
  12. 玉虹:形容瀑布像美玉彩虹般。清泠渊:清澈的水潭。

作品赏析

登高揽胜,形诸诗咏,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根据艺术创作的“约化”要求,独选了雄丽壮观的瀑布作为描写对象。庐山瀑布,是历代诗人写得烂熟的景观,而作者此诗又能独辟蹊径,同中见异,匠心独运,创造出新的意境。

全诗十二句,分前后两段。前段六句,先从正面作比拟,描绘瀑布壮观,然后以奇特大胆的想像进行渲染;后段六句,写奇景中的奇人,末仍归到瀑布。诗中先把瀑布比喻为银河决口,倾泻在突兀凌霄的庐山最高峰一一五老峰前。旋即又把瀑布想象成天仙织的“素练”,垂天直下。作者情思更加奔涌,竟然想拿“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接下来写贯云石好似李白,夜间无酒解渴,便骑鲸吸干海水。这海水化作“十万丈”的“玉虹”,从天上倒挂下来,泻入清冷的深渊。

此诗写得雄奇俊迈,超凡脱尘,风格豪放而飘逸,恢宏而清雅,雄浑壮阔,想象奇妙,气势畅达,绘声绘影,比喻生动,表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富有浪漫主义情调,读之如临其境,体会深切。杨维桢继承了李白、李贺的险怪诗风,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

作者很注意锤字练句,然又不露斧痕,诗风自然清新,直追李白。李白所作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享誉古今,而杨维桢这首乐府诗《庐山瀑布谣》也足以与李诗相媲美。元诗成就虽不算太高,但在反拨宋诗之弊,恢复形象思维的诗歌创作方法这方面,它是有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的。此诗是元诗中的优秀代表作。它的一系列瑰丽奇伟的意象构成一种神妙、开阔的境界,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使欣赏者“瞻言而见貌"(《文心雕龙·物色》),诗意浓郁,感染力强,体现了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八月十六日夜。作者在序中已交代了创作缘起,他梦中与友人贯云石同游庐山,深有感怀,赋诗赞美,贯云石写了《彭郎词》,作者写了《庐山瀑布谣》。

名家点评

  • 元代吴复:“酸斋之词(指《梦中贯酸斋彭郎词》),滑稽谑浪,固风流才仙;而先生之谣(指《庐山瀑布谣》),雄伟俊逸,真天仙也。各以其才相胜。”(《尧山堂外纪》)

猜你喜欢

安公子·梦觉清宵半

宋代 • 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

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虽后约、的有于飞愿。奈片时难过,怎得如今便见。

石州慢·薄雨收寒

宋代 • 贺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世美堂后记

明代 • 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馀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宿灵鹫禅寺

宋代 • 杨万里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鹭鸶

宋代 • 欧阳修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杨维桢
简介描述: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泰定四年(1327年)中进士,放天台县尹,因惩治作恶县吏,遭奸吏报复免官。后任职钱清盐场,因请求减轻盐税被斥为忤上,以至十年不调。后官至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继升江西儒学提举。元末避乱居富春山,后迁居钱塘(今杭州)。张士诚居浙西时屡召不赴,后徙松江,从此遨游山水,以声色自娱,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求教不绝。

杨维桢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他著述等身,行于世的著作有《春秋合题著说》《史义拾遗》《东维子文集》《铁崖古乐府》《丽则遗音》《复古诗集》等近二十种。

书法以行草最工,笔势岩开,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牖,例载而归”之势,传世作品有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张氏通波阡表》《真镜庵募缘疏卷》《鬻字窝铭》《城南唱和诗卷》《元夕与妇饮诗》、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竹西草堂记卷》《致理斋尺牍》《晚节堂诗》《沈生乐府序》等,其余墨迹则多见于书札及书画题跋之中。

杨维桢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