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内柏树赋

唐代魏征

元坛内有柏树焉,封植营护,几乎二纪。枝干扶疏,不过数尺,笼于众草之中,覆乎丛棘之下,虽磊落节目,不改本性,然而翳荟蒙茏,莫能自申达也。惜其不生高峰,临绝壑,笼日月,带云霞,而与夫拥肿之徒,杂糅兹地,此岂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者哉?有感于怀,喟然而赋。其词曰:

览大钧之播化,察草木之殊类。雨露清而并荣,霜雪沾而俱悴。唯丸丸之庭柏,禀自然而醇粹。涉青阳不增其华,历元英不减其翠。

原斯木之攸挺,植新甫之高岑。干霄汉以上秀,绝无地而下临。笼日月以散彩,俯云霞而结阴。迈千祀而逾茂,秉四时而一心。

灵根再徒,兹庭爰植。高节未彰,贞心谁识。既杂沓乎众草,又芜没乎丛棘。匪王孙之见知,志耿介其何极?若乃春风起于蘋末,美景丽乎中园。水含苔于曲浦,草铺露于平原。成蹊花乱,幽谷莺喧。徒耿然而自抚,谢桃李而无言。至于日穷于纪,岁云暮止。飘蓬乱惊,愁云叠起。冰凝无际,雪飞千里。

顾众类之飒然,郁亭亭而孤峙。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乎君子。聊染翰以寄怀,庶无亏于善始。

白话译文

斋坛内有棵柏树,壅土培植,经营管理,已有二十多年了。它的枝干稀疏,高不过数尺,笼罩在杂草之中,覆盖在荆棘之下。虽然它的枝干与荆棘杂沓纠缠在一起,但没有改变挺拔耐寒的本性。不过因为杂树的遮蔽覆盖,它毕竟不能自由地伸展生长。我真惋惜它没有生长在高高的山峰上,下临深谷,笼罩日月,映带云霞,而与杂草恶树混杂在这里。这难道是人们所说的事以类聚、物以群分的道理吗?我心中有所感慨,一边叹息,一边就写下这篇赋。它的文辞是:

观察大自然的播植生长,察看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都是在雨露滋润的时候长得繁茂,在霜雪侵袭后变得憔悴衰败。只有庭院中亭亭玉立的柏树,接受大自然的灵气,精纯不变,经过春天它没有增加光彩,经过冬天它又不减少青翠。原来这株柏树初始时高大挺拔,当初根植在高山上,高耸入云,树冠茂密秀丽,下临深谷,笼罩着日月,分散了光彩,俯视着云霞,形成了大片树荫,经过千年后越显得茂盛,乘受一年四季的精气,坚贞之心没有变化。

树根长出新苗,移植到这座庭院里来,高高的树千还没有长成,无人赏识它的贤贞之心。它与杂草荆棘杂处在一起,没有王孙公子的知遇,虽志向正直忠贞,何时才能出头?到了春风吹起,花园里出现美丽的景象,水边长出青苔,平原上铺满平平的青草,道路两旁开满了野花,黄莺在深谷中清脆鸣叫的时候,只能够抚摸着不平静的心口自我安慰,辞谢桃花李花默默无言。到了年终月尽的时候,蓬草在狂风中飘零,愁云从天空涌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环顾周围的杂草树木都衰飒凋零,只有这株浓郁的柏树孤傲地亭亭玉立。忠贞傲寒的高贵品格没有改变,这时才并列于君子之列。姑且提笔写下这篇赋来寄托我的情怀,也许可以不亏损柏树当初的美妤品格

词句注释

  1. 元坛:即玄坛,道教斋坛。
  2. 封植:壅土培植。
  3. 二纪:二十四年。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4. 扶疏:繁茂分枝貌。
  5. 磊落节目:枝干杂沓纠缠的样子。磊落,众多杂沓貌。节目,树木枝干交接处,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
  6. 翳荟:遮蔽。蒙茏:覆盖。
  7. 拥肿:隆起不平直。
  8. 方:事。
  9. 喟然:叹息貌。
  10. 览:观察。大钧:指天或自然。播化:播植生长。
  11. 殊类:不同种类。
  12. 丸丸:高大挺直。
  13. 醇粹:精纯不杂。
  14. 青阳:春天。
  15. 元英:冬天。
  16. 斯木:指柏树。攸挺:挺拔。攸,语助词,无义。
  17. 新甫:当初。高岑高山。
  18. 干霄汉:直冲天空。
  19. 绝无地:跨越深沟。
  20. 千祀:千年。
  21. 灵根:此指柏树根。
  22. 爰植:移植。
  23. 贞心:贞纯之心。
  24. 王孙:王者之孙的后代。
  25. 耿介:光明正大。极:穷尽。
  26. 蘋末:蘋草的叶尖。
  27. 曲浦:弯曲的水渠岸边。
  28. 耿然:形容心中不安。
  29. 谢:辞谢。
  30. 纪:指年。
  31. 岁云暮止:即岁暮,年终。
  32. 飒然:衰落貌。
  33. 亭亭:耸立貌。
  34. 俪:并列。
  35. 翰:毛笔。
  36. 庶:即庶几,也许可以的意思。善始:即善始善终,始终都好。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咏物骈体赋,行文通俗易懂,朴素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文中的柏树形象其实就是作者崇高人格、远大抱负的写照。

此赋托物喻人、借柏寄怀。“原斯木之攸挺,植新甫之高岑”,“灵根再徙,兹庭爰植”,既写庭柏的来历,也表现了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唯丸丸之庭柏,禀自然而醇粹”,“迈千祀而愈茂,秉四时而一心”,“郁亭亭而孤峙。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乎君子”,既写庭柏坚贞傲寒的品格,也表现了作者忠贞正直的性格。“高节未彰,贞心谁识”,“徒耿然而自抚,谢桃李而无言”,既写庭柏被人冷落的情景,又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心中块垒不平的愤懑之情。“匪王孙之见知,志耿介其何极”,既写庭柏的希冀,也表现了作者希望有人提携、有人知遇的愿望。句句写柏,亦句句喻人,亦物亦人,浑化无迹。

创作背景

《道观内柏树赋》当是魏徵早年的作品。从文中“灵根再徙”“芜没乎丛棘”等语意来看,这篇赋是唐高祖武德二年(619)魏徵归唐后尚未知名时所作。

名家点评

  • 中国赋学研究会原理事长马积高《赋史》:从辞意来看,这当是魏徵归唐后尚未见知时所作,故有“灵根再徙”与“芜没乎丛棘”之感。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耿然而自抚”,“亭而孤峙”,这正是他的人格和抱负的写照。赋中偶句虽多,有些还对得很工,但全篇文气挺拔遒劲,是它与齐梁小赋不同之处,即与王绩赋的自然萧散,也风格各异。但在洗净铅华、于平淡中自饶风致这一点上又与王(绩)赋相同,这正反映了初唐文风的转变。

猜你喜欢

红绣鞋·湖上

元代 • 张可久

无是无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胜西施。控青丝玉面马,歌金缕粉团儿,信人生行乐耳!

浪淘沙慢·赋李尚书山园

宋代 • 吴文英

梦仙到,吹笙路杳,度巘云滑。溪谷冰绡未裂。金铺昼锁乍掣。见竹静、梅深春海阔。有新燕、帘底低说。念汉履无声跨鲸远,年年谢桥月。

曲折。画阑尽日凭热。半蜃起玲珑楼阁畔,缥缈鸿去绝。飞絮扬东风,天外歌阕。睡红醉缬。还是催、寒食看花时节。

花下苍苔盛罗袜。银烛短、漏壶易竭。料池柳、不攀春送别。倩玉兔、别捣秋香,更醉蹋、千山冷翠飞晴雪。

柳含烟·隋堤柳

五代 • 毛文锡

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

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笙歌未尽起横流,锁春愁。

沧浪亭怀贯之

宋代 •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其一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其二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

其三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其四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其五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其六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巄嵷枝相樛。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

我行怪此安敢出,拨剑欲斩且复休。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其七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魏征
简介描述: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勣献地归唐。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谏议大夫,奉命安抚河北的前太子、齐王旧部。贞观元年(627年),升授尚书左丞。贞观三年(629年),迁为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贞观七年(633年),改任侍中,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他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自贞观三年(629年)起,魏徵奉命总撰了唐初八史中的五史,即《周书》《梁书》《陈书》《北齐书》《隋书》。他对各史“多所损益,务存简正”,使这“五史”获得了“时称良史”的称誉。魏徵还曾参与修撰《群书治要》。在文学上,其提倡文质并举,反对浮华文风,有助于矫正唐初专尚骈俪的文风。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后世辑存有《魏郑公集》

魏征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