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姬曲

元代萨都剌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澹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白话译文

燕京的少女刚满十六七,容颜像花红,眼珠似黑漆。

兰香满路,马蹄扬起烟尘飞,翠袖笼着短鞭娇羞滴滴。

春风荡漾摇动她那怀春的心,银烛高照拨弄锦筝闺房幽深。

锦被不暖做不成鸳鸯梦,紫帘下垂,晨雾弥满,天色昏沉沉。

谁来怜惜美好的年华去如流水,春天真使人困乏懒于梳洗。

夜来细雨濛濛润湿了京都街道,满院的杨花不能随风飘起。

词句注释

  1. 燕姬,即燕都的美女。燕,北京古为燕国,简称燕。姬,是对妇女的美称。
  2. 燕京:即元大都北京。
  3. 眼如漆:眼珠象漆一样又黑又亮。漆,形容黑色。
  4. 兰香:指少女身上散发的幽香之气。
  5. 翠袖笼鞭:执鞭之手笼在翠色的衣袖里。翠袖,翠绿色的衣袖。笼鞭,有版本作“短鞭”。
  6. 澹荡:舒缓荡漾。
  7. 锦筝:筝的美称。
  8. “绣衾”句:谓因爱情成空,所以绣花的衾放也抵不住孤身独的寒冷。锦鸳:锦缎作的鸳鸯枕。
  9. 芳年:喻美好的年岁,指青春年少。
  10. 春困:春日温和的天气使人困卷。著人:使人,一作“着人”。
  11. 天街:京城中的街道
  12. “满院”句:以杨花的飘零象征燕姬盛时已去。

作品赏析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这首七言乐府就是对燕京地方一名年青女子的精心写照。

全诗分为三层。前四句为一层,先从女主人公的一次出游中,绘出了她外貌的姣美。寥寥数笔,动静相间,使读者同路上行人一样对她的艳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春风”以下四句为第二层。“春风澹荡”,是实景的赋写,又兼有“兴”的意味:从春风的晃漾,领起了女主人公春心的摇荡,引导着读者去继续追踪她生活的深层的轨迹。诗人笔锋一转,由白日转入黑夜,由女主人公在公开场合下的露面,转入了她高堂深居之内的一人世界。“银筝华烛”,同“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涯《秋夜曲》)的意境同出一辙;而“绣衾”二句,更是显豁地透露出这位燕京女子在爱情生活上的失意,她形单影只,只能寂寞地垂着衾帐守长宵“紫帘垂雾天沉沉”,造出了漫漫长夜的一种冷寂、朦胧的氛围,映合着女主人公悲凉悄恍的心境,又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宕出了地步。

末四句为第三层,描写的是次日晨起的情景。写了夜来的春雨却使院内的杨花狼藉困顿,委地不起。这“飞不起”的杨花,象征着女主人公绝望的心绪,所谓“春心已作沾泥絮”,与上文“摇春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同时又象征着燕京女儿未来的命运。与“芳年谁惜去如水”句对读,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深沉的长惘与悲哀。

这首作品蕴藉婉丽,融情入景。它运用富于色彩和表现力的语言,以及暗示、象征的手法,由燕京女儿的外部肖像,不露痕迹地渡入了人物的内部生活与内心世界,一直深入到封建女子命运悲剧的核心。诗中虽未明言燕京女儿究竟是待字思嫁抑或是独守空房,但诗人凭着丰富的社会阅历,生动形象地绘现了元代妇女个人生活情状的某种侧面,表现了她们失去自行驾驭爱情命运权利的苦闷,因而使作品带上了较高的典型性和艺术感染性。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可能作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萨都剌中举初次入京之时;一说应作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时萨都剌官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在京城供职期间,他作了大量诗歌吟咏风俗景物,此诗是其中较成功的一篇。

此诗写燕京女子,诗中女主人公的身份,昔人亦有争议。或有妓女的说法,但萨都剌在《鬻女谣》中,曾有“平生睥睨纨袴习,不入歌舞春风乡”的自白,从此篇的意象来考察,描写的对象也应非青楼中人。亦有人说是富贵人家的姬妾,但作品也并未坐实。

名家点评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李梦生:这首诗又名《杨花曲》,用的是南朝乐府体,文笔清丽婉转。前段用平声韵写繁华,给人以蕴长未尽之意;后段用仄声韵写衰落,给人以伤怀悲恻之感。转折明显,对比强烈,不加一句评论而寄托悠深。时人推崇萨都拉“最长于情”(虞集《清江集·序》),就是指这类作品而言。(《古诗观止》)
  • 上海学术月刊社副编审刘明浩:本诗写燕姬始荣终衰,蕴含褒贬人世之意。全诗婉约清丽,写燕姬之艳丽不落凡笔。(《宋元诗观止》下册)

猜你喜欢

无锡道中赋水车

宋代 • 苏轼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

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宋代 • 辛弃疾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黄鹤楼记

唐代 •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望终南山

唐代 • 李世民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

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

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

宋代 • 王禹偁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萨都剌
简介描述:

萨都剌(公元1272年或1300年-1355年),字天锡,号直斋,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

萨都剌早年家境贫困,但是萨都剌聪慧灵敏,文学资质异于常人。公元1327年,萨都剌考取了进士,次年七月,担任镇江路录事司达鲁花赤一职。公元1331年,萨都剌被调往江南一带,担任江南行御史台掾史一职。任职期间,萨都剌前往过吴楚、荆楚、幽燕、上都等地,并且结交了张雨、马九皋等知名学者。纵观萨都剌仕途生涯,他曾先后担任过江南行台侍御史、淮西北道等多职。晚年间,萨都剌在杭州一带居住。

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也有些作品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如《大同驿》《黄河月夜》《鬻女谣》《织女图》等。还有些诗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反战思想,如《过居庸关》《题画马图》等。诗风清丽俊逸,文辞雄健,间有豪迈奔放之作。

萨都剌写词不多,但颇有影响,《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为代表作。后人誉之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