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跨蹇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
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走出西直门,经过高梁桥,约十余里地,便到了元君祠。转而往北,有一条十里平堤,堤上夹道种着的都是年代久远的柳树,高高低低,互相掩映。那上百顷的澄湖,一眼望去,烟波浩渺。西山重重叠叠,与湖中的波光水影一上一下。远远望见功德古刹和玉泉山脚下的亭榭。那红色的大门和绿色的瓦片,青青的树林和苍翠的山峦,互相映发。湖中的菰蒲长得很零乱,水鸥和鹭鸶翩翩飞翔,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图画之中。
我在金山寺和碧云寺、香山寺住了两夜,这天,骑着一匹驽马回来。我从青龙桥走上平堤,让马随心所欲地走着。这时,晚风正清,湖上的烟雾刚刚升起,那烟岚使人感到其中充满了水气,柳树正在枝繁叶茂之时,我在观赏的同时感到很快乐,几乎不愿离去。
在此之前,我曾约孟旋、子将同游西山,两人都不到,于是我便慨然独往。子将把西湖视为己有,眼界是真够高的,但他稳居七香城中,傲慢地对待我这次旅行,这是为何呢?我把这些写下来寄给在西湖的孟阳等诸位兄长,想博得他们一笑。
这是一篇游记小品,如题所言“小记”,所以篇幅简短。但是全篇语言精美、意味丰富,描绘了西山秀丽多姿的风光。
丰富意味全赖精美语言体现,作者深谙此道,所以在遣词用语时将多重意义凝聚于一词一句之中。写游西山途经之地,作者颇吝惜笔墨,只用“出”“过”“至”三个动词,一笔带过,不肯多置一词。写到“折而北,有平堤十里”时,则又详尽铺写。近处的古柳、澄湖、菰蒲、鸥鹭,远处的西山、古刹、亭榭、青林,尽至笔端。作者用“掩映”“渺然”“缀发”“零乱”“翩翻”等一系列富有美感的词语,勾画出一幅充满野趣的江南图画。
作者写自己夜宿“金山及碧云、香山”用了“信宿”一词。“信宿”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含义却很丰富。东晋文学家袁崧在《宜都记》一文中,说他游宜都时“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可见“信宿”是因为流连不舍,如作者所言“顾而乐之,殆不能去”。“信宿”一词,既述宿两夜之事,又表达出对山水的留恋、崇尚之情。再看作者写昆明湖晚景。“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只四句便绘出一幅清新而又充满生机的图画。“柳娇欲狂”句是这一图画中的主体形象,昆明湖晚景的美色、灵性都蕴含在“娇”与“狂”两个词中。“娇”柔嫩可爱之状,有少女之情韵;“狂”自由随意,无所顾忌之态,有高士之风度。“娇”“狂”二字,既是昆明湖柳色,又是作者内心。作者用拟人笔法写柳态,使物性人化,人性物化,人与柳合二为一,景与情同至相生,令人佩服作者遣词用语之精妙。
但是有美景胜境,而无良朋相伴,实属遗憾,所以作者“慨然”而叹。“慨然”二字为全篇的文眼,丰富意蕴都从“慨然”二字道出。其一,明末清初钱谦益《列朝诗集》载:“长蘅居南翔里,其读书处曰檀园,水木清华,市嚣不至。一树一石,皆长蘅父子手自位置。琴书萧闲,香茗郁烈。”又说他“性好佳山水”。可知作者对自然山水一往情深,且视自然山水为人生象征。在作者心中,山水已不纯粹是自然景观,而是有灵性有品格的活泼的生命,与尘俗秽杂正相对立。从“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等句,便可深知作者“慨然”之意。其二,与良朋佳侣同赏美景,乃人生一大乐事。西山美景,昆明湖胜境,固可赏心悦目,陶冶情性,然而没有良朋佳侣相伴,如作者所言“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难免生出遗憾。但作者的遗憾还不止于此。“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居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何也”一问,使遗憾之义陡然升华。人处于山水之间,方能领悟纯静、高洁的境界,不亲历山水,何以能超脱尘俗。是朋友眼界高于自己,还是自己尚未达到真正的超脱境界?所以作者在结尾说:“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一笑”虽为谐戏语,却意味深长。
这篇文章当作于作者第三次赴京会试期间。作者原本邀请友人方应祥、闻启祥同游西山,但未能如愿,只好一人独往。面对西山美景,作者怡然陶醉,乐而忘返,即兴写下这篇游记,并作为书信寄给杭州的友人。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