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清代纳兰性德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白话译文

是谁在翻唱着那凄凉幽怨的乐曲,伴着这萧萧雨夜,听着这风声、雨声,望着灯花一点点地燃尽,让人寂寞难耐、彻夜难眠?

在这不眠之夜,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萦绕在心头,让人是睡是醒都诸般无聊,梦中追求的欢乐也完全幻灭了。

词句注释

  1.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2. 翻:演奏、演唱的意思。翻乐府:指填词。
  3. 萦怀抱:萦绕在心。
  4. 谢桥: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爱情词,抒写了对情人的深深怀念。容若的词有个特点,读起来平淡无奇,但回味心头时,却又百味杂陈。正如梁启超所说的那样,纳兰容若的词是“眼界大而感慨深”。的确如此,纳兰深谙词之大义,他把一个个汉字巧妙地串成最美丽的篇章。

“谁翻乐府凄凉曲?”算是纳兰词中的名句,看似平白易懂,却于深处暗含波涛汹涌的愁绪。在唱着那些凄美的歌曲,歌声萧索,居然令“风也萧萧,雨也萧萧”,而且还凄凉到彻夜无眠,“瘦尽灯花又一宵” 古人的烛火一般是用羊油做成的,烛芯烧着的时候会发出小小的爆裂声,像烟火一样。

所以,在这里容若会用“灯花”来描写,美丽的词汇既能增加词的美感,又能写出意境、相思亦有分类,容若的相思就如同燃烧的灯芯,模模糊糊,看上去并不那么真切,却是持持续续,相思烧不尽。

上片写完相思的凄凉,下片转而写无聊的现状。“不知何事萦怀抱”,思念到深处,依然觉察不出什么事情才是牵绊自己思绪的“罪魁祸首”。凄凉的心境令自己整夜无眠,而无眠之夜和无谓的相思,更是令自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词写到这里,意境接近尾声,只是读词的人或许还不甚明了,令容若凄苦而无聊的女子究竟为何人,可能是为了解答读者心中的疑惑,或者是为了回答自己这一整夜无聊的思索,容若最后一句便交代为“梦也何曾到谢桥”。收笔之句似乎在字里行间悄悄透露了这位不知名的女子。

夜阑更深,夜晚的静谧代替了白日的喧嚣,相思便也蠢蠢欲动,从心底涌上脑海,整首词看不出任何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决绝,反倒是处处透着几分聚散无妨,由他去吧的淡然。容若的心在词句中若隐若现,似乎在对这份感情喃喃自语:随风去吧,相思本无期,但凡有一日我不再想起你,那么我们就无需再痛苦了。

戛然而止的诗词并没有隔断容若多情多思的思恋,曾几何昔,晏小山“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道出了相思的轻薄与随意。而相同的词境,在容若的词里,却是透着几分清爽的纯情与率真。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愫,思念中带着自嘲,冷淡中带着自责,想说爱一个人真的不容易,但停止思念已经远去的爱人更难。

一场古时的思念,一个谢娘的故事,或许相思真的是从一座谢桥走向另一座谢桥,在不经意间品味思念似醉非醉的感觉。容若的词,无人能够真正诠释,但这也正是容若词的魅力所在,因为不懂,所以悲悯。

因为每个人的梦境深处,都有一份曾经得到却又失去的美丽。

创作背景

该词的具体创作年份未知。纳兰的爱情词作中,不乏朦胧隐晦之作,就像这首词,虽然写得明白如话,但却又无事可寻。不过从笔调看来,应该是表达纳兰对一位情人的怀念之情。

名家点评

  • 晚清词家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哀婉沉着。”
  • 晚清词家陈廷焯《云韶集》卷十五:“凄凄切切,不忍卒读。”
  •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这词表现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期。诗人在风雨中听到凄凉的曲调,不知怎的,变得坐立不安,寂寞、凄凉、失望、空虚的情绪,笼罩着他的心头。他患的是时代的忧郁症。”
  • 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张秉戊《纳兰词笺注》:“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通篇表达了一种无聊赖的意绪。上片侧重写景,刻画了萧萧雨夜,孤灯无眠,耳听着风声、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氛围与寂寞难耐的心情;下片侧重写不眠之夜,孤苦无聊的苦情。词情凄惋悱恻,哀怨动人。梁启超认为此词有‘时代哀音’、‘眼界大而感慨深’。此说不无道理.可资参考。”

猜你喜欢

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

宋代 • 辛弃疾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

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塘上行

魏晋 • 甄夫人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怨,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田家行

明代 • 高启

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田没。

中田有禾穗不长,狼藉只供凫雁粮。

雨中摘归半生湿,新妇舂炊儿夜泣。

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

宋代 • 范成大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闲却春情。

君难托

宋代 • 王安石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

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

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

人事反覆那能知?谗言人耳须臾离。

嫁时罗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难托。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纳兰性德
简介描述: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帝赏识,为其之后发展奠定基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不久便长辞于世,时年不过而立。

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合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纳兰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尤以逼真传神的写景著称,风格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他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