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宋代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作品译文

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

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汀洲涨满了江水,该到何处寻觅芳草?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在石龙前边歌边舞。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词语注释

  1.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阙各四仄韵。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
  2. 九畹:泛指田亩广大。兰佩:以兰为配饰。
  3. 泠泠:指瑟音清越如流水。千古调:高山流水之调。
  4. 冉冉:渐渐。汀州:水边平地。芳草:借喻理想。
  5. 湘累:屈原。

作品鉴赏

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比兴的手法,没有繁复的铺陈,却更显韵味悠长。

词的上阕,词人主要描写自己的处境:多年来倍遭小人打击、排挤,饱受压抑又没有政治上的知音可以让他倾诉不满。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开头三句,辛弃疾巧妙地化用《离骚》和《佳人》的诗意,通过比兴手法,自喻为香草美人,表达出自己与屈原、杜甫类似的满腹悲愤和失意情怀。“九畹芳菲兰佩好”化用《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和“纫秋兰以为佩”的说法。为了显示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沽操守,词人学习屈原,采撷兰花为佩。“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这两句取《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和杜甫《佳人》中“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的句意。作者在空无一人的山谷中自怨因“蛾眉巧”而遭嫉妒。

“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这两句化用岳飞《小重山》中“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句意,宝瑟清音泠泠,弹到弦断也觅不到知音。遭受小人的排挤和毁谤本身就是件可悲的事情,然而更可悲的是,词人遍寻天下,却觅不到能够真正理解和支持他的政治理想和主张的知己。作者虽品格高洁,才干过人,但却因朝中小人的嫉妒和毁谤,而空怀一腔报国之志,毫无用武之地。又因为缺少知音,他在痛苦和失意之中,连—个可倾诉的人都没有。如此不如意的处境怎能不令他心生怨念。

词的下阕主要对上阕所表达的情绪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词人感叹年华易逝,自己的报国之志恐再无实现的可能。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第一句化用《离骚》中“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的句意,辛弃疾的无奈、沉痛溢于言表。而后两句,汀州被水淹没,芳草再难寻觅,暗示其政治理想基本破灭的状态,意极消沉。现实中知音难觅,作者只好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的魂魄来唱歌,他的痛苦有多深可想而知。可是酒终会醒,黎明时刻,松风阵阵,酒醒梦消,如一盆冷水从他脸上浇过,清醒之后,还是要面对冰冷的现实。结句让全篇挥之不去的沉郁气氛显得更加浓重。

这首词的主题,是抒发辛弃疾不得志与少知音的惆怅情怀。但是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比兴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悲愤。此词不尚铺陈,专用比兴,托意高远,意象深婉,是一篇韵味悠长的抒情短章。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约写于嘉泰三年(1203年)作者隐居信州带湖别墅前期,其时正是辛弃疾遭受诬陷、被弹劾落职后,心情处于极度苦闷的时期。生活上的孤独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词人经常离开带湖去上饶的群山之中寻幽探胜,以开释愁怀,转移精力,然而独游山水时的幽寂空虚又使他时时跌回到更加孤独和失意的深渊中,独游山水的幽寂使作者感觉到更加孤独,便作了这首词。

名家点评

  •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虽不是稼轩词中的名作,却也因深得屈赋精髓而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题李凝幽居

唐代 •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清代 • 纳兰性德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代 •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伤愚溪三首

唐代 • 刘禹锡

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

其一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其二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其三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银河吹笙

唐代 • 李商隐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辛弃疾
简介描述: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朝廷采纳。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弃疾推辞。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