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园

明代张岱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仪真汪园,輂石费至四五万,其所最加意者,为“飞来”一峰,阴翳泥泞,供人唾骂。余见其弃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阔二丈而痴,痴妙;一黑石,阔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万,收其子母,以世守此二石何如?

白话译文

于园在瓜洲码头五里铺,是富人于五所建的园子。不是显贵者递上名帖,是进不去的。葆生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殷勤地招待我们。这座园子除了用石块堆积的假山之外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大堂前面有用石块皇成的两丈高的斜坡,人上不去,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坡上栽种了几棵果子松,这里因为景色实在而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中奇峰绝壑,山峰陡上陡下,人们走在池塘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就好像在天上似的,这里因为景色空灵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道深谷从奇峰而下,好像缠绕着螺蛳贝,这里因为景色阴暗幽深而奇特。再往后有一座水阁,长如小船,横跨在小河上,水阁四周被茂密的灌木丛围绕,可以听见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如同身在野林深山,我坐在其中,欣赏到眼前一片碧绿幽远的景色非常愉悦。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以假山出名的,这些假山脱胎于自然山石,孕育于人工堆砌,性别个性养成于主人的精心雕琢,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在于园中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仪真有个汪园,建造此园的石头的运输费就高达四五万银子人们最留意的是名为“飞来”峰的石头,这座假山使得汪园阴翳不散、路面泥泞,只能供人唾骂。我看到那被扔弃在地上的一块白石,高一丈、宽两丈而显得痴肥,痴得极妙;另一块黑色石头,宽八尺、高五丈而显得瘦硬,瘦得极妙。得到这两块石头便足够了,可省下两三万两银子,我收藏这两块石头,世代守护这两块石头怎么样?

词句注释

  1. 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南,临长江。
  2. 步:同“埠”,水边停船之处。
  3. 葆生:张联芳,字尔葆,山阴人,官扬州司马。葆生叔父,善画好收藏古董。
  4. 同知:知府的佐官,分掌督梁、缉捕、江防、水利等,分驻指定地点。文中为担任同知。
  5. 园:建筑园子。
  6. 所园:所建筑的园林。
  7. 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
  8. 刺: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下名帖。
  9. 携:带。
  10. 余:我。
  11. 款:殷勤招待。
  12. 之:人称代词,我们。
  13. 奇:罕见的,稀罕的。
  14. 磊:堆砌。
  15. 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
  16. 植:栽种。
  17. 数:几.
  18. 缘:顺着,沿着。
  19. 以:因为。
  20. 实:满满当当,没有空隙。
  21. 临:临近,靠近。
  22. 绝:极。
  23. 壑:山沟。
  24. 绝壑:陡峭的山沟。
  25. 空:空旷。
  26. 槛:栏杆。
  27. 幽阴深邃:阴暗深远。
  28. 艇子:小船.
  29. 蒙丛:覆盖,丛生,草木茂盛的样子。
  30. 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
  31. 其:代"水阁"。
  32. 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指舒坦。
  33. 碧窈:碧绿幽远,幽深的草木丛中。
  34. 诸:众,各。
  35. 俱:都。
  36. 以:凭借。
  37. 显:显扬,有名声。
  38. 至:到了/放在
  39. 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40. 憾:心感不满。

作品赏析

此文《于园》已被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课本中,选自《陶庵梦忆》。编委选编此文时把“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删除了。

从写作意图看这篇短文重点是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无论是写用石块垒成两丈高的石坡,突出它的“以实奇”;还是写“奇峰绝壑”堆砌在后面厅堂旁的大池塘,突出它的“以空奇”;抑或是写形状像螺蛳回旋形贝壳盘旋而下的沟壑,突出它的“以幽阴深邃奇”。作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把重点放在写于园“奇在磊石”的特点。作者又由于园说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这些园林亭榭跟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的,而假山是依据自然之山石而创作的。它“胎于石”,有了自然之山石为蓝图还不行,还要“磊石者”一双巧手才能使它成为现实。所以说“娠于磊石之手”。“磊石者”手再巧还不行,还要有主人的精心构思,主人精心构思了,假山就诞生了,就像孩子出生或男或女一样。这种假山或雄伟,或秀丽。这样就不仅写出了假山建筑的全过程,还赞颂了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的高超的艺术构思。删除掉“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后就无法表达出作者这一写作意图。

从行文连贯看删掉“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一句后,因为前一句是“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所以学生一致认为“至于园可无憾矣”应该这样读:“至/于园/可无憾矣”。理解为到于园就没有什么不满意了。其实,课文这一部分从于园介绍到瓜洲诸园亭,进而说明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假山“胎于石,娠于磊石人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紧随的 “至于园可无憾矣”是“至于”的省略形式。在文中就是“至之于园”。于:作介词,表处所。之:表示指代,具体内容为前面的假山。文句应译为:“把假山安置园林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而由于编委把“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删除掉而打乱了上下文的衔接,致使学生发生误解。

从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是雅语、俗语兼用,十分传神,极有表现力。如“四围灌木蒙丛”中的“蒙丛”一词,就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又如“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写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而删除掉的一段文字是介绍假山建筑的过程的.使用极其通俗的市井语言,极形象地写出建筑假山的几个步骤,编者把如此通俗形象的语言删除掉又是为了哪一般呢?

猜你喜欢

壶中九华诗

宋代 • 苏轼

湖口人李正臣蓄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棂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中丸华,且以诗纪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送程秀才

唐代 • 司空曙

悠悠多路岐,相见又别离。

东风催节换,焰焰春阳散。

楚草渐烟绵,江云亦芜漫。

送子恨何穷,故关如梦中。

游人尽还北,旅雁辞南国。

枫树几回青,逐臣归不得。

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清代 • 薛时雨

雨骤风驰帆似舞,一舟轻度溪湾。人家临水有无间。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绝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澜。而今无复旧词坛。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

荆门道怀古

唐代 •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道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代 • 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张岱
简介描述: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陶允嘉家养病,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崇道称为“今之江淹”,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观点;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悠游自在,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辞,享年约九十三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