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

清代纳兰性德

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箫。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

白话译文

时光飞逝,快如闪电,而你天生薄命,过早地离开了我,让我泪流如潮纵使我勉强的欢笑,但还是难以持久,到头来总是百无聊赖,想要写下这些年来对你的思念,词写完了,但心中的离愁不会消失 是谁在用玉箫吹奏我给你写的新词,帮我把这一天里无法排遣的郁闷排解出来。

往事如水一般流走窗前的那一轮明月,又一次照着销魂的人。梦里又梦到过去的往事,想到曾经与你在那座有台阶的小红桥上。那是花灯怒放的元宵佳节,你梳着美丽的发髻,为我暖上葡萄美酒 如今风雨飘摇,那在元宵节盛放过的寂寞孤灯,只叫人断肠伤情。

词句注释

  1. 东风齐著力:词牌名,双调九十二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五平韵。调见《草堂诗余》,胡浩然《除夕》词也。
  2. 电急流光:谓时间过得太快。
  3. 欢谑:欢乐戏谑。
  4. 谱:词曲创作。
  5. 频年:多年,连年。
  6. 按:弹奏。这里特指吹箫。
  7. 琼箫:玉萧。
  8. 迢迢:时间久长貌。
  9. 雁齿小红桥:唐白居易《题小桥前新竹招客》:“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雁齿,常比喻桥的台阶。
  10. 宜春髻:旧时春日妇女所梳的髻。因将“宜春”字样贴在彩胜上,故名。
  11. 酒暖蒲萄:倒装句.即蒲萄酒暖。蒲萄,即葡萄。
  12. 五枝青玉:灯的一种。《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入成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

作品赏析

这首词以“电急流光”开篇,四字即渲染出一种急骤感,以下继以“天生薄命”、“有泪如潮”两个四字句,十二字三层意思,哀痛澎湃,难以遏制。以下节奏放缓,“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既是春节时候,总需顾及和乐气氛,然而欢谑毕竟勉强为之,内心深处的枯淡无味到底无法排遣。想要填词制曲,以纾解愁怀,可是词曲非但不能销恨,反而是幽幽咽咽的箫声,吹出了漫天的凄苦。上片连用“到底”、“欲谱”、“凭谁”等虚灵的修饰语,正衬托出“此情无计可消除”的那种哀怨。

下片回忆往事。“窗前月”是一件,“雁齿小红桥”是一件,“宜春髻”与“酒暖葡萄”是又一件,字里行间都闪动着温暖的笑靥。而其中点缀以“空”、“旧欢”、“最是”等字,温暖即转成冰冷,笑靥也化为凄凉,从而弓1出结拍“凄凉煞”三字。那些往事,连同自己与爱妻的命运,包括这无味的人生,不是都像眼前这美轮美奂的灯火,飘动,脆弱,很容易就化入虚无了吗。

纳兰悼亡词中,此为不太著名的一首,然而情意纯挚,功力甚深,动人处不亚于某些名作。尤其《东风齐著力》乃是很冷僻的词牌,《全宋词》亦仅见胡浩然《除夕》一首。而纳兰纵横上下,悉逢肯綮,足见过人才情。

创作背景

此篇亦悼亡之作,中有“欲谱频年离恨”之句,又有“烧灯”、“宜春髻”等描写,结合含迎春之意的词牌《东风齐著力》,可推断作于卢氏去世两三年后的某个春节。

名家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古籍研究所研究院张秉戍《纳兰词笺注》:这首词可以说是作者用血泪滴洒而成的,其伤感之苦情,灼人心脾。上片开端三句笼罩全篇,点明抒凄绝伤感的悲悼之旨。接下去“勉为”二句转说无论怎样自作宽解也“总无聊”。又接以“欲谱”二句再转说离恨积深积久已无法消解。结穴三句化情思为景物,说凄切的箫声传出了那“一天愁绪”,更使人伤感了。过篇承上片意脉而又开启下片追忆之情景。“旧欢”以下四句是追忆,而所追忆的都是梦里往日欢会的景象,这便加倍地表达出情伤彻骨,同时也为结穴三句作了衬垫。故结处写眼前凄清之景以“凄凉煞”三字总括。这收束极厚重,既与开端照应,又宕出远韵高致,其无穷无尽的悲悼之凄情,尽在不言之中了。

猜你喜欢

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五代 • 孙光宪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

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小殿沈沈清夜,银灯飘落香灺。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曲江对酒

唐代 •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书韩干牧马图

宋代 • 苏轼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故乡杏花

唐代 • 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纳兰性德
简介描述: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帝赏识,为其之后发展奠定基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纳兰性德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不久便长辞于世,时年不过而立。

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合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纳兰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尤以逼真传神的写景著称,风格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他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