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子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白话译文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

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

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词句注释

  1. 责子:对儿子的责备、批评。
  2. 被:同“披”,覆盖,下垂。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
  3. 肌肤:指身体。实:结实。
  4. 五男儿:五男儿: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大名分别叫俨、俟、份、佚、佟,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这首诗中皆称小名。
  5. 好:喜欢,爱好。纸笔:这里代指学习。
  6. 二八:即十六岁。
  7. 故:同“固”,本来,一向。一作“固”。无匹:无人能比。匹,字形近于“二”、“八”之合,这里用了析字的修辞法。
  8. 行:行将,将近。志学:指十五岁。用“志学”指代年龄,是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9. 文术:指读书、作文之类的事情。文,指读、写诗文。术,指写字、算术一类。
  10. “雍端”二句:雍、端是两个孩子的名字,都是十三岁,可能为孪生兄弟或异母所出。六与七,六加七等于十三,这里用了数字的离合。
  11. 垂九龄:将近九岁。垂,即将到。觅:寻觅,寻找。
  12. 天运:天命,命运。苟:如果。
  13. 杯中物:指酒。

作品赏析

此诗先说自己老了:“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这两句写老相写得好,特别是后一句说自己肌肤松弛也不再丰满了,这话少见有人道出。后面是写儿子不中用:“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总写一笔五个儿子不喜读书,不求上进。下面分写:“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舒是老大,十六岁了,而懒惰无比。“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阿宣是老二,行将十五岁了,就是不爱学写文章。这里语意双关,到了“志学”的年龄而不志于学。“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雍、端两个孩子都十三岁了,但不识数,六与七都数不过来。“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通子是老五,快九岁了,只知贪吃,不知其它。“垂”与前“行”义同,都是将近的意思。这里用了“孔融让梨”的典故。《后汉书·孔融传》注引孔融家传,谓孔融四岁时就知让梨。而阿通九岁了却是如此,可见蠢笨。作者将儿子一一数落了一番后,感到很失望,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两句意思是:假若天意真给了他这些不肖子,那也没有办法,还是喝酒吧。

这首诗写得很有趣。关于它的用意,后代的两个大诗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黄庭坚。杜甫的意见是认为《责子》此诗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而黄庭坚予以否认。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对诸子为学、为人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陶渊明虽弃绝仕途,但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脱离文明、放弃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还有种种常人之情,对子女成器与否的挂虑,就是常情之一。杜甫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此诗的。但是,杜甫的理解又未免太认真、太着实了些。批评是有的,但诗的语句是诙谐的,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这是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东晋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当时陶渊明四十四岁。陶渊明写过《命子》,晚年又作《与子俨等疏》,部分诗篇也流露了亲子之情;在感到五个儿子都与自己的期望相距较远时,又写了这首责子诗。

名家点评

  • 唐代杜甫《遣兴五首》其三:“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 宋代黄庭坚《书陶渊明责子诗后》:“观渊明此诗想见其人岂弟慈祥戏谑可观也。俗人便谓渊明诸子皆不肖而渊明愁叹见于诗耳,可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

猜你喜欢

鹭鸶

宋代 • 欧阳修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北风吹

明代 • 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

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江楼曲

唐代 • 李贺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出都二首

金朝 • 元好问

其一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稜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芦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其二

历历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刬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

寿宁宫有琼华岛,绝顶广寒殿,近为黄冠者所撤。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清代 • 纳兰性德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陶渊明
简介描述: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