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菊

清代曹雪芹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白话译文

在西风中我惆帐遥望心头多么郁闷,正值这水蓼开红花芦苇扬白絮的断肠之时。

去年的花圃里空有篱笆而秋花已无踪无迹,只有在寂冷清寒的霜月之夜你才进入梦中。

面对着南归远去的飞雁我不禁把你怀念,寂莫无聊啊直听那捣衣声呆坐到深夜。

有谁可怜我为凋残的黄花相忆成疾病,告慰的是来年的重阳节相逢会有期。

词句注释

  1. 帐望:失意、伤感地望着天空。闷:愁闷,苦闷。
  2. 蓼:这里指红蓼,夏秋之际开红色小花。苇:芦苇,花白。断肠:形容忧思过度。曹丕《燕歌行》: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3. 秋无迹:谓尚无秋天的迹象。菊花盛开,是秋天景象的特色之一。故“秋无迹”,犹言“菊无迹”。
  4. 梦有知:戚序本和蒙府本作“梦自知”,此从庚辰本。
  5. 归雁:雁是候乌,春天北来,秋天南归。大观园在京都,故咏秋菊时言“归雁”。
  6. 寥寥:寂寞空虚的样子。痴:戚序本作“迟”。此从庚辰本。
  7. 黄花:菊花。病:程、高本作“瘦”。己卯本于“病”字旁改一“瘦”字。此从庚辰本。宋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品赏析

这是薛宝钗所作的一首七律诗。诗题既然为“忆”,则内容便围绕着回忆思念的主题展开。全诗抒写了女主人公在长期的忆念中所忍受的苦痛,预示她以后的不幸境遇。

诗的首联以“怅望”、“闷思’’和“断肠”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直接切题。由于水蓼、芦苇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都在夏末秋初,此时无法看到多姿多彩的菊花,因而薛宝钗才惆怅地临风盼望。诗的颔联,写的是初春季节对菊花的思念之情。此刻,映入眼帘的是片片菊篱,便形同虚设;而去年曾一度繁华似锦的菊圃,也已空荡无物。然而,怀念之情并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淡化,反而变得越来越浓烈,即便是这“瘦月清霜”的冷寂之夜,也还不知多少次在梦中与之相会。情之殷切,意之笃厚,只有自己与菊花才两心相知。

上述两联,都是从时间上着笔来展开思绪的。转到诗的颈联,才从空间上落墨:“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因见北雁南归,不禁想到雁儿可能会把菊花的信息带往江南。因而产生了跟随大雁南飞的奇想;听到阵阵砧声,不禁想到在这空阒无人的夜晚,还有那么多妇女为征人捣制衣裳,自然勾起了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这两句也暗点时间,这可以从“归雁远”三字看出是初冬时节。但它主要的还是以广阔无垠的天地作为抒写情怀的背景,并以鸿雁和砧声作为引发情感的媒介,这样就使诗中所包孕的意蕴显得丰富而深广。

诗的尾联,是对上面意思的总体概括,并在时间上回应首联。“谁怜我”句,言我此刻已为盼望菊花的早日来临而相思成疾,则“我”怜菊之痴情,与“无人怜我”的世人之薄情,便形成一个明显的对照。但既然无人怜我,就只好自宽自谅,在梦中与同病相怜的菊花约好了明年相逢的佳期。这一结句虽然给人带来了一线希望的曙光,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慰之辞,其情感就反而显得沉挚而悲愤。

综上所述,全诗抒写了薛宝钗近一年来绵绵无尽的忆菊之情。但这种思念过程的描述,是与小说中预示人物后来的悲剧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曹雪芹对后来情节的透露,宝钗的丈夫贾宝玉最终是不顾众人的挽留,而“悬崖撒手”,遁入空门的。因而宝钗的“忆菊”,便是思夫的孤凄心情的一种暗示。

创作背景

《忆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题咏以后,经过海棠诗会,到菊花诗会,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忆菊》是菊花组诗的起首诗,这首诗也融入了相关宝钗未来命运的“谶语”意味,揭露了宝钗将来孤寂的生活。

名家点评

江苏省考古学会会员闻荃堂《红楼梦诗词今译(全彩版)》:此诗为薛宝钗所做,以诗人忆菊的叙述和抒情,预示着她将面临空房独守、四季相思的凄惨结局。当宝玉出家后,她实际上就成了一个年轻的孀妇,寂寞与空虚将是她生活的全部,她不得不在长期的思念和痛苦之中惨淡度日。从全诗的笔调可以看出,作者已很难保持平日稳重和平、雍容娴雅的淑女风度,表现出的只有无限凄伤的情怀。

猜你喜欢

鹊桥仙·月华如水

清代 • 纳兰性德

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满江红·小住京华

近现代 •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唐代 • 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7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与刘伯宗绝交诗

两汉 • 朱穆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

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趋,与子异域。

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都。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曹雪芹
简介描述:

曹雪芹(1715年~1763年)(一说1715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曹寅之孙。

曹雪芹少年时家居南京,后随家迁移北京。少年时代经历一段极为富贵豪华的生活。1727年,其父曹頫因事株连,以亏空款项等罪被革职、抄家,家族遂败落,随家移居北京。晚年住在北京西郊,举家食粥,更为艰难。为生活所迫,妻死子亡,穷困潦倒而死,年不及五十岁。

曹雪芹亦工诗善画,惜作品均已散佚,仅存题敦诚《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的两句残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红楼梦》是曹雪芹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是曹雪芹以自身亲历亲闻的生活为基础,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方式,书写其人生阅历和感悟。深邃丰厚的内容、诗性的叙事、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肺腑的情节,使其具有永恒的魅力。“红学”也因这部名著而长盛不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