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唐代柳宗元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

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兢危。

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樽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

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白话译文

太平世道当然看不起学子才人,我们自然被抛弃流放到潇湘边上。

仿若太阳的光芒已普照四海,像敲石闪出的火花就毫无用处一样。

我们像被摧残了羽毛的鸟儿停在枯枝,高吟低唱相互应和,声声悲伤。

北方的黑云吹来了阵阵风寒,在这深秋季节,一片空寂荒凉。

处境凶险,君子们更注重从容闲逸,小人们只是畏缩自保,战兢恐慌。

悲凄时,我们天天相互探视,忧愤之情又因此而不断滋长。

斟饮几杯酒,自己可以聊且忘忧,而纵情歌唱,那肯定别人决不会听赏。

只可惜,眼下你这位调音知己不在,不能把我们的诗歌美妙地弹唱。

词句注释

  1. 零陵:永州的旧名。李卿:李幼清,亦即李深源,又称李睦州。元侍御:元克己。简:信札,这儿用做动词,寄赠书信。吴武陵:吴子松。
  2. 理世:治世,太平世界。理,避高宗李治讳而代替“治”字。固:本来,当然。轻士:轻视士人。
  3. 弃捐:弃舍,遗弃。指不加任用。湘:湘江。湄:岸边。
  4. 竟:满。这儿是遍布的意思。四溟:四海,代指天下。
  5. 敲石:敲击石头发出的火光,喻微弱。安:何,什么。施:为,用。
  6. 铩羽:羽毛摧残之鸟。铩,伤残。集:群鸟停聚在树上。枯干:干枯的树干。
  7. 朔云:北方的云。
  8. 寂历:犹寂寥,冷寂空旷的样子。穷秋:深秋。穷,终,尽。
  9. 尚:崇尚。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
  10. 兢危:戒惧,忧惧。兢,小心谨慎。危,畏惧忧恐。守:保全。
  11. 离忧:离别之忧愁。坐:因。自:自然地。滋:滋生。
  12. 樽:盛酒器。聊:姑且。
  13. 谅:诚,确实。徒为:指无意义的行为。
  14. 协律:调正音律,使之协和。
  15. 窈眇:美妙。一说幽咽。弦吾诗:为我的诗谱曲。

作品赏析

此诗首四句为吴武陵这样横遭贬谪的人才而愤激不平。这是柳宗元满腔愤怒而发出的控诉和辛辣讥讽。在权贵们看来,当时世道太平,阳光普照,根本用不着革新多事,有所作为,这是权贵打击摧残才士的无耻借口。他们竭力掩盖国事的矛盾、弊端和危机,仇视改革,排斥新秀,只知一味地谄谀奉承,沉湎享乐而不以为耻,其腐朽黑暗可想而知,根本没有太平盛世可言,当然也没有阳光普照。其实是权贵们害怕杰出人才参与朝政,有所作为,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和地位,所以对那些显露出才华而又不肯屈从的人才,横加指责和挑剔,一开始就进行无情的扼杀和摧残。这四句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反语讥讽,“理”实为乱,“阳光”实为黑暗。其次是隐喻,前二句与后二句构成比喻关系,但没有使用比喻词。

中间八句是对那些坚贞不屈而遭贬的人才的悲惨境况深表同情。诗人将他们比作一群“铩羽”的乌鸦,在寒冷的秋天中饱受风寒的迫害。它们无法逃避是因为乌鸦停集在枯干上,没有遮蔽和凭靠。这里,“穷秋”象征恶劣的时局,“风寒”比喻无情的迫害,而“枯干”比喻才士们没有坚固的政治基础。因为这种情况牵涉到柳宗元自己被迫害的原因,所以这儿只好隐晦一些,用象征手法来表现。可以参看柳宗元的《感遇二首》。同时,由于这些才士能坚持君子的品德,不为所屈,遭受的打击就更为无情,处境悲惨,忧愁日深。

最后四句表达了柳宗元与这些遭贬才士饮酒赋诗、聊以自慰以及所结下的深厚知己之情。为了发泄悲愤,排遣苦闷,遭贬的才士只能以酒消愁,以诗抒怀。放声高歌,权贵们是不会听的,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欣赏理解。吴武陵北归之后,柳宗元感到少了一个知音,深表惋惜。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既是倾诉了世道对李幼清、元克己、吴武陵等三人的不公平,同时诗人也是为自己抒发愤懑,全诗流露出一种幽愤之感。

创作背景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据柳宗元《小石潭记》《与杨京兆凭书》《与李睦州论服气书》《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诸诗文,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前吴武陵尚在永州。元和七年(812年),吴武陵遇赦北还。柳宗元此诗当为吴武陵北还之后所作。

名家点评

  • 明·孙鑛:“古炼,耐细玩。”(《柳柳州全集》)
  • 清·汪森:“哀怨,是《楚骚》之遗。”(《韩柳诗选》)

猜你喜欢

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

唐代 • 温庭筠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两汉 • 刘秀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悼亡诗

南北朝 • 沈约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怀渑池寄子瞻兄

宋代 •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减字木兰花·春怨

宋代 • 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柳宗元
简介描述: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追谥其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