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池送朱二

唐代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白话译文

想当年襄阳鼎盛的时候,山简常常醉卧在习家池。

邻近的渔女相伴来梳洗,妆成争相照看水中影。

池中清波荡漾荷花开,堤岸绿柳披拂软软垂。

忽然时过境迁人散尽,池周围一片荒凉人烟稀。

当年的豪情繁华今何在?只留下杂草丛丛露水湿人衣。

原本早晨饯别行人的处所,如今变成放牧军马的草地。

征马东奔西突太阳渐西斜,此情此景只能叫人空叹息。

盼你留意寻访桃源的路径,我也要回到赤松子的家里

词句注释

  1. 雄盛:雄奇盛大。
  2. 山公常醉习家池:山公指山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字季伦。曾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军事,镇襄阳。山简好酒狂放,自比高阳郦生,因名彼池。
  3. 钓女:钓鱼女子。
  4. 妆成:装饰已毕。照影:鉴照形影。
  5. 澄波:清波。
  6. 绿岸:岸边绿沦。
  7. 一朝:一时。
  8. 意气:心情气概。
  9. 草露:荒草冷露。
  10. 饯行:以酒食送行。
  11. 翻:反。
  12. 嗟:感叹词语和语气。
  13. 桃源:名地。
  14. 松子:即赤松子。

作品赏析

《高阳池送朱二》开篇三句,描写了古时襄阳习家池的繁华;中间三句,又写出了眼下习家池的凄凉空寂;结尾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归隐决绝之心。该诗运用古今对比的手法,将习家池往日的绮丽繁华,与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鲜明的对照,怀古伤今,感伤襄阳不再有山简这样的人物,也是孟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写意。该诗当作于孟浩然的晚年,诗中也可见孟浩然仕途彻底无望之后,真正归隐的决绝之心。该乡土气息浓重的田园诗告诉了读者如下信息:晋代的襄阳其雄盛和繁华是胜于盛唐之初的;另外就习家池而言其荒凉和破败,并不是近代的事情,而是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荒凉了。

创作背景

孟浩然晚年看到习家池的荒凉,又联想到自己仕途无望,有感而发写下来这首诗。

名家点评

  •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起语兴自清发。中段流镅,末复凄惋。
  •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风裁秀朗。
  • 明·李梦阳《空同集》:不是长篇手。

猜你喜欢

谒岳王墓

清代 • 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醉花间·休相问

五代 • 毛文锡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雨后观音门渡江

清代 • 王士祯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

吴山带雨参差没,楚火沿流次第生。

名士尚传麾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

南朝无限伤心史,惆怅秦淮玉笛声。

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宋代 • 洪咨夔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上下,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代 • 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孟浩然
简介描述: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