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赋

魏晋曹丕

美百川之独宗,壮沧海之威神。经扶桑而遐逝,跨天涯而托身。惊涛暴骇,腾踊澎湃。铿訇隐邻,涌沸凌迈。于是鼋鼍渐离,泛滥淫游。鸿鸾孔鹄,哀鸣相求。扬鳞濯翼,载沉载浮。仰唼芳芝,俯漱清流。巨鱼横奔,厥势吞舟。尔乃钓大贝,采明珠;搴悬黎,收武夫。窥大麓之潜林,睹摇木之罗生。上蹇产以交错,下来风之泠泠。振绿叶以葳蕤,吐芬葩而扬荣。

白话译文

独以作百川的宗主为甘美,以作沧海威武的神灵而伟壮。经过扶桑岛向远处漂流,跨越天涯找到归宿的地方。海面汹涌澎湃,惊涛骇浪。涛声时而沉闷,时而响亮。如同沸水涌出,漫溢奔放。鱼鳖逐渐崩溃散离,泛滥奔走,不辨方向。风凰天鹅悲哀长鸣,寻呼同伴。掀动鳞甲,梳理毛羽,随着波涛上下滚翻。仰面吞食芳草,俯身在清流中洗涮。巨大的鱼在海面横行,其势如同要吞掉舟船。钓取大贝把玩,采撷明珠成串;捡拾悬黎欣赏,收集武夫珍藏,远望大山脚幽深的树林,只见藤萝丛生蔓延直上。树端的弯曲交错纠缠,树下的回风清泠幽凉。到处是生机蓬勃叶茂枝繁,鲜花和果实迎着风儿灿烂。

词句注释

  1. 宗:归往,归向。
  2. 扶桑:“扶桑”为神话中的树名。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梢而升,故扶桑又指太阳升起的地方。遐逝:远行,远游。
  3. 跨天涯而托身:沧海寄身于广阔的苍穹,这里形容其浩大无边。涯,一作“崖”。
  4. 腾踊:奔腾咆哮。踊,一作“聊”,误。
  5. 铿訇:形容声音洪亮。隐邻:象声词。邻,一作“潾”。
  6. 凌迈:超出寻常。
  7. 鼋:大鳖。俗称“癞头鼋”。鼍: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爬行动物,体长丈余。渐离:鱼名。
  8. 泛滥:亦作“泛滥”、“氾滥”,这里是浮游于水上的意思。
  9. 鸿:鸿雁,即大雁。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孔:孔雀。鹄:天鹅。
  10. 哀鸣相求:相对而叫。
  11. 扬鳞濯翼:指鼋鼍等水中动物击浪扬鳞,鸿鹄等禽鸟濯洗羽毛。
  12. 唼:水鸟或鱼类吞食。
  13. 漱:吞吐。
  14. 厥:其。
  15. 搴:拔取。悬黎:美玉,又作“悬藜”、“玄黎”。《战国策·秦策三》:“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
  16. 武夫:即“珷玞”,似玉的美石。
  17. 大麓:大山之脚。潜林:深邃的林木。
  18. 罗生:交错而生。
  19. 蹇产:曲折的样子。
  20. 葳蕤:草木繁盛,枝叶垂叠。

作品赏析

东汉班彪的《览海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的第一篇描写大海的作品,然而该赋对大海的形象描绘着墨不多,名为览海,实为游仙。此赋则谨遵赋体写物图貌的创作原则,通篇写海,描写细腻,刻画精微。此赋先总括沧海乃百川宗主的威神,接着写其无边之大,写其骇人之壮“惊涛暴骇,腾踊澎湃。铿訇隐邻,涌沸凌迈”对海面猛烈翻腾的波涛的描写,有形有声,给人以震撼。后面又写神龟灵禽随波沉浮,吞舟巨鱼携浪横奔,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感受。然后接着写的是大海里的奇异珍宝,最后又描绘海岛的景物,绿叶繁茂,红花盛开,一片生机盎然。

此赋上半部分写海的动、海的雄浑,下半部分写岛的静、岛的秀美,全赋动静结合,雄浑与秀美相统一,把海的面貌多角度地展现了出来,虽篇幅不长,但展现于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又一幅活灵活现的动感镜头,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此外,此赋在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方面很有特色。尤其是赋的后面一部分,连用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再现水中鼋鼍,空中孔鹄等动物的嬉戏场面,又以大量的名词连用,突显了沧海中的奇珍异宝。

创作背景

作者父亲曹操曾作《沧海赋》(今残存“览岛屿之所有”一句),创作时间大概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其征伐乌桓时。作者是否到过海滨,史传不见明确记载,此赋可能是作者奉和乃父而作。

名家点评

  •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詹颂:文章以排偶的句式,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沧海壮阔奇丽的风光,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秦汉文化史大辞典》)
  •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讲师冯莉:曹丕《沧海赋》先描写沧海“百川独宗”之壮阔及“惊涛暴骇”之声势,然后写巨鱼、鼋龟、鸿鸾、孔鹄等物衬托沧海的奇美,最后写海边之美景:“振绿叶以葳蕤,吐芬葩而扬荣。”此赋非同于班彪《览海赋》之虚构幻境,而是从海的壮观写到海的美物又旁及海边美景,多面构象,具体真切。此赋体制稍短,与木华《海赋》还有一定距离。(《〈文选〉赋研究》)

猜你喜欢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菩萨蛮·黄鹤楼

近现代 •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夜月渡江

清代 • 沈德潜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柳梢青·茅舍疏篱

宋代 • 扬无咎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曹丕
简介描述: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12月11日—226年6月29日在位)。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后,继任丞相、魏王。同年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226年6月29日),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安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