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扬州城外云雾弥漫,很石四周已遍布苔藓,当年的英雄人物现在又去了哪里?只有秋烟中的征骑、寒潮中的船只,仍然年复一年地空自来去。他的心,已热爱上了青崖绿嶂的田园生活,却苦于被委派到京口这个北疆的门户,虽有樽中酒可供饮用,却仍需举起满绣着熊虎的大旗。
你是昔日的诸葛在世,到此一游,军事上寥寥数语便可得“三顾茅庐”般的赏识。而今扬州城外昏暗不明,江边隐约看不清,稼轩你却能辨认得清征西之路。中原地区民多财足,汴京的老人们,日夜南望盼望着你的北伐。稼轩啊,在这北伐的前夕,你在想什么?你是否想问那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依依垂柳:而今,你可安好?
姜夔的《永遇乐》系为次和稼轩此篇原韵而作。辛词借登览怀古,寄寓个人献身复国的雄心,姜词呼应原韵,以古人古事激励抗金老将的御敌壮志,颂扬其爱国风节。
词的上片,由楼前风景起兴,引出抗金英雄辛弃疾独当一面、统率千军万马的高大形象。起三句,言江山没有什么变化,而往古英雄已经作古。言外之意是,当前国家急需英雄以御外侮、以图中兴。这个意思与辛词开头略同,但写法与意境各异其趣。辛词起三句出语豪壮,不重写景,直呼古人,以见本怀。姜词这里却用对仗十分工整的对偶句写出此间的情境。“云鬲迷楼”,写望不见江北云雾遮隔的扬州:“苔封很石”,点明北望所在之地的北固山。很石为刘备孙权共商抗曹大计之处。点出英雄遗迹,自有它的深刻涵意。白石十分注意不蹈辛弃疾的词的老路。在情景交融的含蓄境界中别饶雄浑隽永的韵味。接下来三句:“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承上而来,写古代英雄往矣,只有秋烟中的征骑、寒潮中的船只,仍然年复一年空自来去。这里的意思与辛词同位句“舞榭”三句也略同,都是寓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慨,但在具体写法和风格特征上却不遗余力。辛词此处正面吊古,写已经消失的事物,笔力雄大,感慨从语气中直接流露,显得悲壮而沉郁;姜词此处却出以侧笔,写楼前景致,借千古长有之物反衬已逝的人事,暗寓感慨于言外,显得凄婉而空灵。姜词之学稼轩而善于变化,于此可见一斑。通过这一番不胜今昔之感的慨叹,呼唤当世英雄的主题就可水到渠成地展现了。
下片紧承上文,先颂扬稼轩的才略高强。“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这里以诸葛亮来比拟稼轩,三国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孔明鞠躬尽瘁辅佐刘备成就蜀汉大业。如今稼轩犹如诸葛再世,来临京口,定能以雄才大略完成敌御强敌恢复中原的重任。“数语便酬”突出了稼轩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与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中所云:“但令小试出绪余,青史英豪可雄跨”用意略同。接写京口战略地位的重要:“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西征路。”这里白石略加描绘,说北固楼外广宇旷远幽深,大江岸堵隐约可见,历史上大军收复中原的路线呈现眼前,言外之意是稼轩于此了然心目。再写中原人民跷盼恢复:“中原生聚,神京蓍老,南望长淮金鼓。”这三句说明收复中原、统一南北是人心所向。末后化用桓温北征看到他早年手种杨柳而感慨无限的故事:“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既写出稼轩对中原故乡的牵系关怀和急于挥师北进的愿望,也表达了白石对稼轩马到成功的殷殷期盼。
这首词,作者刻意效法辛词,但又能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是一篇不失自己特色的佳作。全词情感激昂,笔力雄健,气宇恢宏,体现出作者支持抗金、激励北伐的爱国热情。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曾言金必大乱,得韩侂胄喜欢,于是韩侂胄派遣辛弃疾知镇江府,谋划恢复之计。辛弃疾到了镇江,于秋间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姜夔遂作此词和之。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在晋太康 ,观星者曰:“夕有异气,见于斗牛之躔。”时方伐吴,或曰:“吴未可平,彼方得天。”独张华之博识,排是说之不然。迨孙皓之衔璧,气益著而不骞。于是雷焕附华之说曰:“是宝剑之精,维太阿与龙泉。”卒之劚获于丰城之狱,变化于延平之川。世皆以为是矣。
千载之后,有陆子者,喟其永叹:夫占天知人,本以考验治忽,卜运祚之促延。彼区区之二剑,曾何与于上玄?若吴亡而气犹见,其应晋之南迁。有识已悲宗庙之丘墟,与河洛之腥膻矣。华不此之是惧,方饰智而怙权。呜呼!负重名,位大吏,俯仰群枉之间。祸败不可旋踵,而顾自谓优游以穷年。夫九鼎不能保东周之存,则二剑岂能救西晋之颠乎?使华开大公,进众贤。徙南风于长门,投贾谧于羽渊。则身名可以俱泰,家国可以两全 。彼三尺者,尚何足捐乎?
焕辈非所责,予将酹扈酒,赋此以吊吾茂先也。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