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
寒归山观随棋局,暖入汀洲逐钓轮。
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
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浪迹江湖白发时常添新,你就像四处漂浮的一片浮云,自由洒脱。
天冷时你到山中道观与人对弈,天气转暖你便在水中小洲上垂钓。
用越地的桂枝烹调鲜美的鲈鱼,用蜀地生姜烹煮陆机喜欢的莼羹。
我们二人相逢,相互怜惜疏放之态放,但愿他日扁舟再相逢。
全诗不写离愁,不诉怀才不遇之苦,而赞美郑处士浪迹江湖的恣意洒脱,流露出诗人欣赏羡慕的情绪,诗人在结句中透露出归隐山林,忘却俗世的倾向。 “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此句诗人代郑处士自谓,叙其身世。“白发”“浮云”本带有一定的消极意义,前者意味着时光的流逝,后者多指漂泊无定,此处则表现处士的仙风道骨、落拓不羁,诗境飘逸大气而不失慷慨豪迈。颔联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具体勾勒郑处士寒时山中观棋、暖时沙洲垂钓的惬意生活,“归”“入”二字写出了毫无牵挂,以一己之身融入天地的自然,深悟归隐之旨趣,呼应“浮云一片是吾身”。颈联用张翰“莼鲈之思”、陆机“千里莼羹”两典,凝练巧妙,重视炼意。其一,以“越”“蜀”两字带出地点的转移,言其漂泊江湖,照应首句。其二,张翰、陆机皆为魏晋名士,他们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为后人所赏,暗含对郑处士品格和生活方式的赞美。最后,就地取材,且精细烹调,颇富自然雅趣,远胜于席有粱肉,此郑处士远离名利之情。尾联总结其“疏放”的性格,想象日后相见“相逢一笑”的场景,蕴含着老友相见不必赘言的默契,扁舟相伴之时便也是诗人归隐之际。
清末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系此诗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李商隐游江东时,应当是离别之际,赠送给郑处士的。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
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
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翠钿尘网上蛛丝。
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