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

宋代宗泽

繖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白话译文

马后垂着伞盖,马蹄踩着黄沙,沙沙,沙沙。

山遥遥,水茫茫,沿路见到那么多的野花。

眼观敌我形势,战术方略早已成竹在胸。

兵马缓步前进,三军肃静无人喧哗。

词句注释

  1. 繖幄:指伞盖。繖,同“伞”,从晋代起,官员出门,仪仗队里都有伞。
  2. 垂垂:向下飘动的样子。
  3. 形势:山川地势。
  4. 策:战术、方略。
  5. 徐行:慢速前进。
  6. 哗:嘈杂的声音。

作品赏析

此诗写宗泽率领自己的军队于清晨出发,去进行一次军事活动。全诗的气氛可以用诗中的一个“静”字来概括。这“静”既是早晨的大自然所特有的宁静,又是纪律严明的宗泽部队行军时的肃静,更是一场激战即将来临之前的寂静。这三种“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逼真的行军图。

“繖幄垂垂马踏沙”,写的是行进中的军队。“繖幄”是主帅行军时所用的仪仗,“垂垂”是张开的伞有秩序而无声地移动的样子,给人以静悄悄的感觉。“马踏沙”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那战马踩着沙地所发出的沙沙声,更衬托出行军队伍的整齐与肃静。这一句的特色,就在于用一个视觉画面表现了一个听觉印象;而行军队伍的肃静不哗,正是反映了宗泽部队的纪律严明,有战斗力。

“水长山远路多花”写了行军队伍周围的自然景色。悠长的流水、绵亘的远山、点缀于路旁的野花,这三者所构成的意境,是一种大自然在清晨时分的静谧。大自然的宁静与行军队伍的肃静互相映衬。“水长山远”既是说的自然景色,又暗示了行军路线之长。而宗泽既有闲情雅致欣赏周围的山水花草,则表明他对即将来临的军事行动早已成竹在胸,为下面一句的正面描写作了很好的铺垫。

“眼中形势胸中策”,正面描写了主人公的思想活动。“眼中形势”,是指当时的抗金形势;“胸中策”,是指他将要采用的战略战术。宗泽骑在马上,分析着当时的形势,考虑着自己的对策,觉得一切都已了然于胸中。正因为这样,所以“缓步徐行静不哗”,让部从放慢速度,坚定而又稳重地向前行进,静悄悄地没有喧哗之声。最后一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名将指挥下的部队的风貌。在“静不哗”中,既表现了严明的纪律,也表现了激战来临之前的肃穆气氛。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平平实实,不作豪迈语,却写出了一个大将的风度,一直脍炙人口。

创作背景

宗泽为宋哲宗元佑年间进士,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知磁州兼义军都总管,大败金兵。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宗泽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整顿军纪,加强战备,任用岳飞为将,召集各路义军,屡败金兵。曾多次上书高宗,力主还都,北伐抗金,收复失地,但都被投降派所阻,因而忧愤成疾,临终前还连呼三声“过河”,作下此诗。

名家点评

  • 现代蒋孟豪《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读罢此诗,行军途中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和一个运筹指挥若定的大将形象,便浮现眼帘。描绘动人,脍炙人口。

猜你喜欢

更漏子·金雀钗

唐代 • 温庭筠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鹧鸪天·赠友

清代 • 文廷式

感中年不自由,角声吹彻古梁州。荒苔满地成秋苑,细雨轻寒闭小楼。

诗漫与,酒新蒭,醉意世事一浮沤。凭君莫过荆高市,滹水无情也解愁。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宋代 •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山寺夜起

清代 •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代 • 王昌龄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宗泽
简介描述: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8月9日),字汝霖,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人。中国两宋之交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元祐六年(1091年)赐同进士出身。自元祐八年(1093年)起,历任大名府馆陶县县尉及龙游、胶水、赵城、掖县县令等职,直到年近六旬时才升为登州通判。后因事被贬,遂上表引退。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再次南侵,宗泽临危受命,在磁州击退来犯的金军,声震河朔。同年,金军再围开封,钦宗任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元帅,共同救援开封。宗泽力主向开封进军,并不顾赵构、汪伯彦等人的阻挠,率兵奋战,多次挫败金军。“靖康之变”发生后,宗泽上表劝赵构称帝,改知襄阳府。建炎元年(1127年),经宰相李纲举荐,调知开封府,后又升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任用岳飞等人为将,屡破金军。在巩固开封防务的同时,宗泽曾二十多次上书,建议赵构还都开封,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赵构不仅未加采纳,反而一再破坏其抗金部署。建炎二年(1128年),宗泽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在三呼“过河”之后便与世长辞。死后获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宗泽在国家危难之际,多次挫败金军进攻,使开封成为抗金前线的坚强堡垒。金人畏惮宗泽,都称他为“宗爷爷”。后人称赞他的忠贞、节操“皦然可与日月争光”。其忠义爱国之举为历代所歌颂。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宗泽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