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

宋代宗泽

繖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白话译文

马后垂着伞盖,马蹄踩着黄沙,沙沙,沙沙。

山遥遥,水茫茫,沿路见到那么多的野花。

眼观敌我形势,战术方略早已成竹在胸。

兵马缓步前进,三军肃静无人喧哗。

词句注释

  1. 繖幄:指伞盖。繖,同“伞”,从晋代起,官员出门,仪仗队里都有伞。
  2. 垂垂:向下飘动的样子。
  3. 形势:山川地势。
  4. 策:战术、方略。
  5. 徐行:慢速前进。
  6. 哗:嘈杂的声音。

作品赏析

此诗写宗泽率领自己的军队于清晨出发,去进行一次军事活动。全诗的气氛可以用诗中的一个“静”字来概括。这“静”既是早晨的大自然所特有的宁静,又是纪律严明的宗泽部队行军时的肃静,更是一场激战即将来临之前的寂静。这三种“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逼真的行军图。

“繖幄垂垂马踏沙”,写的是行进中的军队。“繖幄”是主帅行军时所用的仪仗,“垂垂”是张开的伞有秩序而无声地移动的样子,给人以静悄悄的感觉。“马踏沙”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那战马踩着沙地所发出的沙沙声,更衬托出行军队伍的整齐与肃静。这一句的特色,就在于用一个视觉画面表现了一个听觉印象;而行军队伍的肃静不哗,正是反映了宗泽部队的纪律严明,有战斗力。

“水长山远路多花”写了行军队伍周围的自然景色。悠长的流水、绵亘的远山、点缀于路旁的野花,这三者所构成的意境,是一种大自然在清晨时分的静谧。大自然的宁静与行军队伍的肃静互相映衬。“水长山远”既是说的自然景色,又暗示了行军路线之长。而宗泽既有闲情雅致欣赏周围的山水花草,则表明他对即将来临的军事行动早已成竹在胸,为下面一句的正面描写作了很好的铺垫。

“眼中形势胸中策”,正面描写了主人公的思想活动。“眼中形势”,是指当时的抗金形势;“胸中策”,是指他将要采用的战略战术。宗泽骑在马上,分析着当时的形势,考虑着自己的对策,觉得一切都已了然于胸中。正因为这样,所以“缓步徐行静不哗”,让部从放慢速度,坚定而又稳重地向前行进,静悄悄地没有喧哗之声。最后一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名将指挥下的部队的风貌。在“静不哗”中,既表现了严明的纪律,也表现了激战来临之前的肃穆气氛。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平平实实,不作豪迈语,却写出了一个大将的风度,一直脍炙人口。

创作背景

宗泽为宋哲宗元佑年间进士,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知磁州兼义军都总管,大败金兵。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宗泽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整顿军纪,加强战备,任用岳飞为将,召集各路义军,屡败金兵。曾多次上书高宗,力主还都,北伐抗金,收复失地,但都被投降派所阻,因而忧愤成疾,临终前还连呼三声“过河”,作下此诗。

名家点评

  • 现代蒋孟豪《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读罢此诗,行军途中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和一个运筹指挥若定的大将形象,便浮现眼帘。描绘动人,脍炙人口。

猜你喜欢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唐代 •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倦游谙尽江湖味,孤篷又眠秋雨。碎点飘镫,繁声落枕,乡梦更无寻处。幽蛩不语,只断苇荒芦,乱垂烟渚。一夜潇潇,恼人最是绕堤树。

清吟此时正苦。渐寒生竹簟,秋意如许。古驿疏更,危滩急溜,并作天涯离绪。归期又误。望庾岭模糊,湿云无数。镜里明朝,定添霜几缕。

与赵莒茶宴

唐代 • 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孙征君传

清代 • 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征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征君论学之书甚具,其质行,学者谱焉,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荤荤大者。方高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其殆庶几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宗泽
简介描述: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8月9日),字汝霖,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人。中国两宋之交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元祐六年(1091年)赐同进士出身。自元祐八年(1093年)起,历任大名府馆陶县县尉及龙游、胶水、赵城、掖县县令等职,直到年近六旬时才升为登州通判。后因事被贬,遂上表引退。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再次南侵,宗泽临危受命,在磁州击退来犯的金军,声震河朔。同年,金军再围开封,钦宗任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元帅,共同救援开封。宗泽力主向开封进军,并不顾赵构、汪伯彦等人的阻挠,率兵奋战,多次挫败金军。“靖康之变”发生后,宗泽上表劝赵构称帝,改知襄阳府。建炎元年(1127年),经宰相李纲举荐,调知开封府,后又升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协同抗金,并任用岳飞等人为将,屡破金军。在巩固开封防务的同时,宗泽曾二十多次上书,建议赵构还都开封,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赵构不仅未加采纳,反而一再破坏其抗金部署。建炎二年(1128年),宗泽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在三呼“过河”之后便与世长辞。死后获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宗泽在国家危难之际,多次挫败金军进攻,使开封成为抗金前线的坚强堡垒。金人畏惮宗泽,都称他为“宗爷爷”。后人称赞他的忠贞、节操“皦然可与日月争光”。其忠义爱国之举为历代所歌颂。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宗泽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