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深夜寒凉如水,月光笼罩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扬到远方。道路幽暗,路旁长着浓密的百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就像晋人王质一样,下完一盘棋,竟不知不觉中转换了人世,借酒浇愁酒已尽,令人无可奈何的是,始终无法排遣心中思念故乡。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此诗乃记述梦中之所见。全诗对仗工整,意蕴深远,似梦非梦,情寓其中。
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千山月”三字,意境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
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这里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末句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诗人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全诗四句一句一截,分别写出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这四个不同的意境,似断似续,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末尾以怀乡情绪作结,似是暗寓诗人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矛盾思想。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作此诗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究竟。
此诗记述梦中所见,载于《居士集》卷十二,它前后的两首目录原注都标明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可能都为同时所作。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主政的庆历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今安徽阜阳)任知州,那时心情郁闷不已,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又或者是欧阳修有意安排,借梦中所见,抒发自己郁闷愤恨的心情。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