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负盐负薪者

唐代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白话译文

有背着盐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那二人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争吵了)很久没有结果,(他们)就去告官。雍州刺史李惠让他们出去,回头看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于是伏在地上承认了过错。

词句注释

  1. 负:背。
  2. 薪:柴。
  3. 者:……的人。
  4. 同,同时,一起。
  5. 释,放下。
  6. 息:歇息。
  7. 阴:通“荫”。
  8. 行:走。
  9. 藉:垫、衬。
  10. 遂:于是。
  11. 时:当时。
  12. 雍州刺史:雍州的长官。雍州,古州名;州的长官叫“刺史”。
  13. 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14. 谓:对……说。
  15. 群下:部下。
  16. 拷:拷打,这里是问的意思。
  17. 咸:都。
  18. 遣:使,令, 让 。
  19. 置:放置。
  20. 以:用。
  21. 屑,碎末。
  22. 实:事实,真相。
  23. 服罪:承认罪过。
  24. 且:将要
  25. 遣:命令

所示道理

1、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2、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做出不良的行为。

3、处理问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经验,再加之细心观察,以及善于思考。

4、做事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贪图小利。

5、合理地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要盲目推理。

6、为人要诚实,不要贪心

7、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

8、事实胜于雄辩。

猜你喜欢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伐树记

宋代 •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日:“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然其言而记之。

长相思

唐代 • 李白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代 • 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延寿
简介描述:

李延寿,生卒年不详,字遐龄,唐代著名史学家,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

出身陇西李氏姑臧房。贞观年间,做过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后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李延寿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隋书》中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经籍志》)、 《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书》对两书评价颇高,称“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

李延寿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