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

五代李煜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白话译文

管簧乐器吹奏出清脆之声,美人灵活地移动着纤纤玉手舒缓地演奏着新制乐曲。眼中生出的情愫暗自钩连在一起,秋波横转,那情感好像要溢出来一样。

虽然在精美的居室中欢爱一场,但彼此未及充分地表露真情。欢宴结束后,一切柔情蜜意马上又成空,魂思已经如痴如醉,就如沉迷在春梦中,令人迷茫。

词句注释

  1.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此词《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选》中有题作“宫词”。
  2. 铜簧:乐器中的薄叶,用铜片制成,吹乐器时能够发出声响。韵脆:指吹奏出来的声音清越响亮。锵寒竹:竹制管乐器发出的锵然的声音。锵,指乐器发出锵然的声响。寒竹,指箫笛乐器因久吹而含润变凉。竹,指笛、箫、笙一类的乐器。
  3. 新声:指新制的乐曲或新颖美妙的声音。晋代陶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中有句:“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移纤玉;指白嫩纤细的手指在管弦乐器上移动弹奏。纤玉,比喻美女纤细洁白如玉的手指。
  4. 眼色:眼神,传情的目光。钩:同“勾”,招引。
  5. 秋波:《词林纪事》中作“娇波”。比喻美女的目光犹如秋水一样的清澈明亮。宋代苏轼《百步洪》中有诗句云:“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6. 雨云:即云雨,这里比喻男女之间的欢情作爱。典故出自宋玉的《高唐赋》中。绣户:雕绘华美的庭户,这里指精美的居室。
  7. 来便:一作“未便”。此从《花间集补》《全唐诗》《词林万选》等本。便,立即。谐:谐和。衷素:未曾说出的内心愿望。素,通“愫”,本心、真情。
  8. 宴罢:欢乐之后。宴,指欢乐、快乐。
  9. 魂迷:吕本二主词、吴主二王词、侯本二主词、《花间集补》、《词林万选》、《历代诗余》、《全唐诗》、《词林纪事》本中均为“梦迷”。此从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花草粹编》本。春梦:吕本二主词中作“春雨”,注中为:“‘雨’一作‘睡’。《全唐诗》《词林万选》《历代诗余》《词林纪事》《花间集补》中均作“春睡”。此从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晨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花草粹编》。

作品赏析

这首词之所写,可以说是一段乍逢即分的“艳遇”,词中用语如“雨云”“春睡”都与楚王梦高唐的故事相关。而就其所抒写的感受看,也不妨说这首词是楚王游高唐而梦神女故事的翻版。

在音乐相伴的宴会上,一位吹笙簧的女子引起了作者的注意。首句写乐声,用“韵”,用“脆”,用“锵”,点出群乐齐奏而笙簧之音尤为清越高逸,已见演奏者的技艺不凡,再加“寒竹”的修饰,使人联想娥皇女英泪酒斑竹之事,乐曲中似有一层幽幽诉说的情愫。这就使得笙从数种乐器的合奏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多情而解音的作者的目光。接着出场的是吹笙人的手:“新声慢奏移纤玉”,用“纤玉”形容手,既有形之纤细,色之自润,又有触感之轻柔,再加一“慢”字,写其动作的娴熟从容,乐声之悠然抑扬,仿佛音乐不在笙簧而在手指尖上,于是作者的目光由笙簧与手指而向上,这时才开始着笔于吹笙人的面容。但他写面容,只写其眼晴;写眼睛,又只写其眼神,这里的用笔仿佛画龙点晴,简洁有力而精彩毕出。就在这双方目光对视的一刹那,情感交融,两心相通,无限爱慕之意尽在其中。不过,李煜是男性,是君主,在他的眼中,那吹笙人的脉脉含情就带有一份挑逗的意味:“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眉目传情本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描写,如《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傅毅《舞赋》:“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这里的二句即由此而出,不仅包含了前人辞赋所描写的内容,又以“秋波”为形容,这就在传情的目光之中增添了一些幽怨意,与“寒竹”相应,使吹笙女子的神情更加动人。上阕写宴会上的相遇。

下阕承“秋波”而以“雨云”过片,转写两情相谐的情景。写两情相谐,容易写得俗艳不堪。虽然说词本艳科,无多忌讳,但到底有关作者的品格修养,词文之高下,便是作者之高下。李煜是长于写艳情而不入俗流的,这里就是一例。“雨云”的典故与“深绣户”的地点相结合,“衷素”之愿望加以“来”与“便”的说明,就将二人的情事轻轻带过,而将抒写的重点放在“谐衷素”之后的感受上:“宴罢又成空,梦迷春睡中。”“宴罢成空”,也就是一次邂逅而已。短暂的爱情,来得快,也去得快,容易让人生出恍然如梦、似真亦幻的感觉,因而说“空”,说“梦迷”,说“春睡”。一时的激情过后,再次面对现实,作者于是而有庄周梦蝶一般的感受:此身之所在,已经不能分清是刚才是梦,还是现在是梦。由此可见,李煜写艳情,多是欣赏,而少见玩弄。他有感情的投入,注重自己的感受,又精于剪裁,也就能避开俗流,而在词中表现出一些清雅的风味,做到艳而不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应是对宫中生活一个片段的实录。有人认为此词为描写后主与小周后的本事,也有人认为它描写的应是宫女向后主表达爱慕之情的场景

名家点评

  •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五:“徐士俊云:‘后主词率意都妙,即如“衷素”二字,出他人口便村。’”
  •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卷上:“精切。”“后叠弱,可移赠妓。”
  • 清末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古今词话》云:‘词为继立周后作也。’幽情丽句,固为侧艳之词,赖次首末句以迷梦结之,尚未违贞则。”

猜你喜欢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

清代 • 纳兰性德

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雪晴晚望

唐代 •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放歌行

宋代 • 陈师道

其一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

其二

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

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

圆圆曲

清代 • 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晳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清代 •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李煜
简介描述: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唐末代君主、诗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煜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后改封吴王,入住东宫,奉命监国。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继位,继续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李煜即位以来,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大量资财。在这一时期,外有北宋虎视眈眈,内则财政开支紧张。他虽然实行过某些轻赋宽刑的仁政措施,却不能持之以恒。其推行的货币改革,反而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激化。开宝七年(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李煜虽坚持抵抗,仍在开宝八年(975年)兵败投降,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在汴京去世,追赠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作前期大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则追怀故国,感叹身世,写出另一境界。语言清新洗练,感染力强,李煜由此被称为“千古词帝”。其词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后人将其词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