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春天的湖水平如明镜,菱荇缠绕在船尾。眼前绿意盎然,水雾迷蒙,扑入游人的衣襟,轻轻拍着桹,水里的游鱼都避让开来。傍晚潮水来临,淹没曲折绵延的岸沙。四面环绕着青山。云霞渐渐升起。飞鸟从这重叠的山峦经过。
周郎兴致闲适,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落日晚霞使得水滨之地更显艳美,自由自在地划船桨,意犹未尽。与吹箫弄笛的美人共游,也比上这番,为什么呢?在这云烟雾气当中,独独偏爱故乡莼羹的美味。
这是一首写春景兼抒情的小词。词的开头就紧紧扣住题目从大处落笔,“湖平春水,藻荇萦船尾”,点明词人此时行舟于平镜一般藻荇漂浮的春水之中。应该注意的是,作者选取的不是万紫千红、鸟啭莺啼的春景,而是春光正艳、别有情趣的水乡泽国。一个“萦”字,加强了物态的真实感,突出了水乡春浓的特征,还寓情于物,暗示出词人思绪依依萦绕于春水平湖。略写之后,词人进一步细写眼前所见:“空翠扑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 ”水色一派澄澈,青碧晶莹,舟行其中,扑面而来,涤荡尘俗。周邦彦化用王维的诗句,表现了他寄意山林的乐趣。“游鱼惊避”,体现了湖景灵动而富有生机。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晚来潮上”,湖水拍打着岸边沙土,湖岸曲折绵延,青山四倚,风景由近及远,词人笔下的画面如同一幅晚来春江山水图。“云渐起,鸟度屏风里”一句给这幅美景上添色几笔,一派闲云野鹤的归隐意趣在笔下栩栩呈现。
词的下片多处用典,并将典故融于情境之中。“周郎逸兴”,周邦彦曾以周郎自喻,此句一语双关,既用周瑜的风流形象,也在照应他这次的出游。黄帽青鞋,持双桨泛舟夕阳,是十分的闲适。“侵云水”、“媚沧洲”,词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傍晚的湖景描写的更加生动,也体现了他心情的愉悦。“泛一棹”,词人意犹未尽,于是联想到那些吹奏“玉箫金管”的美人,一边是华丽的乐器、美艳的女子,一边却是黄帽青鞋的朴素游客;隔开华美世俗与清淡自我,此番意趣两两对比,他更愿意拿着一根船棹,泛舟湖上。在这首词的最后,词人交代了此次游湖的心意,点出他人生境界的追求——“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全词用语雅致,情景并茂,于美景闲情描写当中流露出词人归乡隐居之意。
从词中流露的不再迷恋功名,而要回归自然的情绪,以及“夷犹”一语所表现出“用舍行藏”的心态来看,这应是周邦彦中年以后的作品。当代学者罗忼烈《周邦彦清真集笺》以其可能同时之作《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五首》中“眷言江海期,百年行欲半”二句,认为此词当作于宋徽宗崇宁二、三年(公元1103年—1104年)之间。
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会员谢永芳《周邦彦词》:此词与清真词一贯的沉郁顿挫、典丽缜密的作风不同,是以近于东坡一派的清旷疏放为美。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