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湖平春水

宋代周邦彦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白话译文

春天的湖水平如明镜,菱荇缠绕在船尾。眼前绿意盎然,水雾迷蒙,扑入游人的衣襟,轻轻拍着桹,水里的游鱼都避让开来。傍晚潮水来临,淹没曲折绵延的岸沙。四面环绕着青山。云霞渐渐升起。飞鸟从这重叠的山峦经过。

周郎兴致闲适,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落日晚霞使得水滨之地更显艳美,自由自在地划船桨,意犹未尽。与吹箫弄笛的美人共游,也比上这番,为什么呢?在这云烟雾气当中,独独偏爱故乡莼羹的美味。

词句注释

  1. 蓦山溪: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心月照云溪”、“弄珠英”。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三仄韵。
  2. 菱荇:泛指水草。菱:一种浮水水生草本植物。荇:荇菜,一种浮于水面的白茎紫叶的水草。萦:缠绕。
  3. 空翠:指带露的草木的叶子又绿又亮,像是要滴下水来。王维《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4. 拊:拍,击。桹:捕鱼时用以敲船的长木条。潘岳《西征赋》:“纤经连白,鸣桹厉响。”李善注:“桹,高木也,以长木扣舷为声……所以惊鱼,令入网也。”
  5. 迤逦:曲折绵延。没:淹没。
  6. 鸟度屏风里:化用李白《清溪行》诗:“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屏风,喻重叠的山峰。
  7. 周郎:作者自称。逸兴:清雅闲适的兴致。王勃《滕王阁序》:“遥吟俯畅,逸兴遄飞。”
  8. 黄帽:指头戴黄帽的船夫。《汉书·佞幸传》:“邓通……以棹船为黄头郎。”侵云水:指行船于云水相映的湖面。
  9. 媚:娇媚,这里是艳美的意思。沧洲:水滨之地。
  10. 棹:船桨。泛一棹:指用桨划船。夷犹:徜徉,从容不迫、自由自在的意思。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11. 玉箫金管:管乐器的美称,也指吹箫弄笛的美人。李白《江上吟》诗:“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12. 莼羹美:指隐居的乐趣。典出《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字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而归。”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景兼抒情的小词。词的开头就紧紧扣住题目从大处落笔,“湖平春水,藻荇萦船尾”,点明词人此时行舟于平镜一般藻荇漂浮的春水之中。应该注意的是,作者选取的不是万紫千红、鸟啭莺啼的春景,而是春光正艳、别有情趣的水乡泽国。一个“萦”字,加强了物态的真实感,突出了水乡春浓的特征,还寓情于物,暗示出词人思绪依依萦绕于春水平湖。略写之后,词人进一步细写眼前所见:“空翠扑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 ”水色一派澄澈,青碧晶莹,舟行其中,扑面而来,涤荡尘俗。周邦彦化用王维的诗句,表现了他寄意山林的乐趣。“游鱼惊避”,体现了湖景灵动而富有生机。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晚来潮上”,湖水拍打着岸边沙土,湖岸曲折绵延,青山四倚,风景由近及远,词人笔下的画面如同一幅晚来春江山水图。“云渐起,鸟度屏风里”一句给这幅美景上添色几笔,一派闲云野鹤的归隐意趣在笔下栩栩呈现。

词的下片多处用典,并将典故融于情境之中。“周郎逸兴”,周邦彦曾以周郎自喻,此句一语双关,既用周瑜的风流形象,也在照应他这次的出游。黄帽青鞋,持双桨泛舟夕阳,是十分的闲适。“侵云水”、“媚沧洲”,词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傍晚的湖景描写的更加生动,也体现了他心情的愉悦。“泛一棹”,词人意犹未尽,于是联想到那些吹奏“玉箫金管”的美人,一边是华丽的乐器、美艳的女子,一边却是黄帽青鞋的朴素游客;隔开华美世俗与清淡自我,此番意趣两两对比,他更愿意拿着一根船棹,泛舟湖上。在这首词的最后,词人交代了此次游湖的心意,点出他人生境界的追求——“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全词用语雅致,情景并茂,于美景闲情描写当中流露出词人归乡隐居之意。

创作背景

从词中流露的不再迷恋功名,而要回归自然的情绪,以及“夷犹”一语所表现出“用舍行藏”的心态来看,这应是周邦彦中年以后的作品。当代学者罗忼烈《周邦彦清真集笺》以其可能同时之作《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五首》中“眷言江海期,百年行欲半”二句,认为此词当作于宋徽宗崇宁二、三年(公元1103年—1104年)之间。

名家点评

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会员谢永芳《周邦彦词》:此词与清真词一贯的沉郁顿挫、典丽缜密的作风不同,是以近于东坡一派的清旷疏放为美。

猜你喜欢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六州歌头·东风著意

宋代 • 韩元吉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娥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题太公钓渭图

明代 • 刘基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词甚美。予裴回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聚蚊谣

唐代 • 刘禹锡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周邦彦
简介描述: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或1058年-1123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学家、音乐家、官员,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周邦彦自少性格疏散,但勤于读书。宋神宗时成为太学生,撰《汴都赋》,歌颂新法,受到神宗赏识,升任太学正。此后十余年间,在外漂流,历任庐州教授、溧水县令等职。宋哲宗亲政后,周邦彦回到开封,任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职。宋徽宗时一度提举大晟府,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后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在南京应天府逝世,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宣奉大夫。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其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近人王国维称其为“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