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水乡人们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如在树梢走行。
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叫着故里的鸣声。
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在内容上都是写景,词句清丽,景象雄伟。从格律上说此诗是一首五言排律。虽然连续的对仗要求增加了排律的创作难度,但是工稳有致的对仗,特能使诗歌秀拔匀称,王维的这首五言排律就做到了这一点。
此诗的笔法安排颇见作者的诗歌创作技巧。诗歌首联交代了主要事件:游人离开京城在暮春远赴巴峡。第二联“晴江”“朝日”回扣“际晓”展开,第三联“水国”“山桥”与“巴峡”对照,而“水国”上承晴江之景,“山桥”下启登高所见,下一联“眺迥二流明”一句,又将山与水写到了起。第五联“殊方”对应“巴峡”,“故国”对应“帝京”,对黄莺啼鸣的描写照应暮春这一时间点。尾联以山水趣”“别离情”,平实地收束了全诗的内容。从章法上来讲,此诗的语词安排特别稳妥;从对仗上而论,此诗中间四联对仗都极其工稳,并且两次用少量巧对多量:“一女浣”与“众鸡鸣”,“万井出”与“二流明”,对得富有诗趣。
此诗每一联都极富画面感,每一联都从眼前景物写起,将诗句铺排得摇曳多姿。诗歌第二联物象选取特别贴近生活:女子洗衣服,公鸡报晓,富有生活情调,而第三联与第二联同样就旅途所见写起,却写出一种异域情调:“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联系巴峡的地貌特征,这些远方的奇观又是合情合理的。第四联描写登高之所见,在巴峡远眺之所见,就万户人家、大江大河两点而论,与其他一些地方没有特殊性可言,而第五联却写出了作者在巴峡的特殊感受:对当地人的方言感到生疏,然而莺啼却与京都没有什么不同。这些听不懂的方言、似曾听闻的莺啼,勾起了游人深深的别离之情,而前诗中描写的山水景物,都被染上了诗人的愁情。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这年春天,王维以侍御史知南选,到了荆州襄阳,后溯长江西上,此诗即为去巴峡途中所作。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