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在秋雨的沙沙声中,伴随着石头上的水流哗哗作响。
翻腾的波浪随着力量飞溅,受了惊的白鹭开始飞起,然后又飞了下来。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字眼,但其中所描写的景象细腻生动,读来韵味深长。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诗人一开始营造了一幅闲适的画卷,在风雨交加的秋日里,那浅浅的溪水跳过石头轻快地流动。“飒飒”表现风雨之声,与之对应的叠字“浅浅”表现溪水的湍急,极具音乐美。这两句不仅塑造出了可感的画面,也让读者能体会到溪水流动的潺潺之声,画中见声。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那溪水流动的时候因为急流而相互碰撞,不小心吓到了水中专心觅食的白鹭,等白鹭发现无碍后又下去水里抓鱼。这两句虽然不像前两句使用拟声词去描写声音,但“自相溅”和“惊复下”还是能够让人感受到水声以及白鹭振翅的声音。诗人将视觉和听觉巧妙地融汇在一起,音响和美景融为一体,成就了一幅名副其实的有声画卷。
作者善于以动托静,明明是在写辋川的宁静秀美,但都是通过一些极具动感的画面。以秋雨、溪流之声塑造极具张力的听觉意境,又以急流、白鹭的动来营造视觉画面。而这一切,都展现了辋川之美的出众。
全诗弥漫着一种淡雅之气,让人感觉作者在这与繁华无关的世界里淡淡地品味着人生,也正是诗人淡泊到了极致之后,情感的自然流露,让人心中呈现出虚静澄明之貌。王维的山水诗,在“绘画”之后,往往以意蕴深远的句子作结,从而使得全诗境界顿出。此诗即通过“白鹭惊复下”的一场虚惊来反衬栾家濑的安宁和静穆,说明这里才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此诗是王维的诗集《辋川集》的第十二首。王维中年以后,在长安附近的蓝田辋川(即现在的陕西蓝田)买了一份产业,称为辋川别业。王维在此居住时,常与好友裴迪在附近山中游玩,二人都写了孟城坳、华子冈等二十景,各成五言诗二十首,由王维辑成《辋川集》,并撰写序言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莫、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歆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各赋绝句云尔”。
王维隐居在辋川的时候,既不用操心朝廷事务,也不用亲自耕种,每日里所做的事情,除了与朋友游山玩水,就是独自漫步,观察这附近的景物特点,也因此对周围的景物变化都非常熟悉。此时的诗人非常之闲适,这种理想境界正是刚走出政治漩涡的诗人所追求的。《栾家濑》这首小诗写的就是如此之情境。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