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谇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贾谊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骚》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贾谊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词句说:
我恭受文帝的恩惠,来到长沙供职。听说楚臣屈原,在汨罗自沉而死。我来托湘水寄意,恭敬地吊唁先生。您遭逢无道之世,竟就这样捐身。呜呼哀哉!您生此不祥时世。鸾凤伏隐逃窜,猫头鹰却纷纷展翅。卑陋者位尊名显,阿谀的谗人得志。贤圣的君子被横拖逆拉,正直的人们被头脚倒置!说卞随、伯夷污浊,称盗跖、庄蹻廉洁。以为名剑莫邪粗钝,认为铅刀锋快锐利。叹您失意落寞,就这样无罪遭祸。周鼎被轻易拋弃,破壶被珍爱保护。驾车用疲惫的老牛,配上瘸腿的毛驴。良骏却垂着双耳,拉盐车历尽崎岖。礼冠被用作鞋垫,浸汘渍哪能长久?可叹您这么痛苦,独自遭受这罪咎。
告曰:算了吧!国中再无人了解我,您独自郁闷向谁诉说?凤鸟高高地飘飞而去,本就要自己引身远祸。神龙隐身于九重深渊,自我珍惜才深深潜藏。它既然背离嬝獭隐身,又岂肯随从虾、蚓和蚂蟥?人所宝贵的是圣明之德,须远离浊世自我珍藏。倘若麒麟也可以拘系,岂不无异于普通犬羊!在纷乱之世遭逢罪祸,先生您实在也有过错。遍历九州而选择君王,又何必怀念此故都故国!凤凰高飞于千仞之上,见德光辉耀处才肯下降。见到无德而险恶的征兆,就振翮而起高高远翔。那些寻常的水池沟渠,岂能容得下吞舟之鱼。在江湖横游的大鱣巨鲸,入沟塘本就会受制于蝼蚁!
贾谊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受毁谤与排挤,在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吊屈原赋》是贾谊被贬长沙途经湘水时感怀屈原所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乃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吊屈原赋》是骚体赋中的名篇。贾谊在赋中深切缅怀了屈原光辉的人格、壮烈的理想和悲剧的一生,同时,把自己仕途坎坷、怀才见弃、时不我与的忧愤和痛苦灌注其中,使得整篇赋文充满了悲伤的力量。
自先秦而下,鲜有辞赋在抒情的力度上能超过屈原的作品,论其悲凉慷慨、激越缠绵,众家之作,难出其右。而贾谊的这篇《吊屈原赋》大大继承并吸收了屈赋长歌当哭的抒情特点,文字中充盈着如大江大海般的沉郁的感情和激荡的气势。贾谊在《吊屈原赋》中多直抒胸臆句,如“造讬湘流兮,敏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如“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又如“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都激切而哀痛地抒发了对屈原人格和命运的赞叹、同情和惋惜,以及自身理想幻灭、受困小人的伤悼之情。读来胸膛间仿佛喷薄着滚烫的火焰,澎湃着浩荡的洪流。
另外,贾谊的《吊屈原赋》有一个继承楚骚的鲜明特点就是丰富而贴切的譬喻。屈赋中,尤其是代表作《离骚》中往往以香花美草喻君子,以臭花恶草喻小人,来增强其形象性和讽刺性。贾谊在《吊屈原赋》中,也明显地化用了此类手法。他说:“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蚁与蛭蟥”,“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鳢鲸兮,固将制于蝼蚁”,其中以名鸟、宝器、仁兽比贤人,以凶禽、劣物、小虫比奸佞,形象鲜明,寓意深远。
贾谊的《吊屈原赋》多用短小精悍的句式,这就使赋文显得节奏急促,抒情集中;且多见排比、对偶的手法,使情感的抒发更为饱满和真挚,语言的形式也更为整饬和精彩。同时,《吊屈原赋》的遣词用字华丽而精练,音节和谐而多押韵,如“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读之或铿镪顿挫,或气韵深沉,使文章宜于啸咏,触之生情。
《吊屈原赋》中表现的思想值得注意。作品是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而作。贾谊以才能“超迁”,遭到高官勋贵的嫉恨谗害,际遇与屈原相同。他由自身之遭遇遥想屈原之处境,因而对屈原充满景仰与同情。屈原在“阐茸尊显兮,谄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的黑暗现实中,屈原坚持高洁,“乃陨厥身”。对此,贾谊深表同情,因而他“敬吊先生”。另一方面,他又不同意屈原最后的选择,不必宁赴湘流而固守楚国,赋篇最后的陈词便是表达这一思想:一者曰既无人理解自己,则可远逝他国;二者曰世风险恶,容不得圣贤在位;三者曰要懂得深潜高翔,要明哲保身,相时而动。这与贾谊生活的时代有很大关系,他生当汉世,政治上已然一统,思想上亦渐趋一致,战国时代的自由与解放使他心向往之。因而他对屈原离尤殒身的劝阻,既是他对自己无咎被贬、怀才不遇的激愤之词,也有他对政治多元、思想自由时代的向往之意。
山木暮苍苍,风凄茅叶黄。
有虎始离穴,熊罴安敢当!
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铓。
猛气吞赤豹,雄威慑封狼。
不贪犬与豕,不窥藩与墙。
当途食人肉,所获乃堂堂。
“食人既我分,安得为不祥?
糜鹿岂非命,其类宁不伤。
满野设罝网,竞以充圆方。
而欲我无杀,奈何饥馁肠!”
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
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
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词甚美。予裴回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