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是谁家本师绝艺

清代陈维崧

家善百自崇川来,小饮冒巢民先生堂中。闻白生璧双亦在河下,喜甚,数使趣之。须臾白生抱琵琶至,拨弦按拍,宛转作陈隋数弄,顿尔至致。余也悲从中来,并不知其何以故也。别后寒灯孤馆,雨声萧槭,漫赋此词,时已漏下四鼓矣。

是谁家、本师绝艺,檀槽挑得如许?半弯逻逤无情物,惹我伤今吊古。君何苦?君不见、青衫已是人迟暮。江东烟树。纵不听琵琶,也应难觅,珠泪曾干处。

凄然也,恰似秋宵掩泣,灯前一对儿女。忽然凉瓦飒然飞,千岁老狐人语。浑无据!君不见、澄心结绮皆尘土。两家后主,为一两三声,也曾听得,撇却家山去。

白话译文

是哪一家本色师傅传授的绝艺,琵琶弹得精妙如许。半弯西藏产的檀木本是无情之物,竟惹得我伤今吊古。

你这是何苦,你难道没看见座上流泪的人年已迟暮。江东的烟霭笼罩着远树,纵然不听你演奏的琵琶,也应难以找到,珠泪曾经哭干之处。

真凄切啊,你的演奏就像秋夜的哭泣,而灯前正坐着一对哀伤的儿女。忽然又像飒飒的秋风吹过冰凉的屋瓦,千年老狐窃窃低语。一切全无凭据,你难道没看见澄心堂,结绮阁都变成了尘土。陈和南唐的两家后主,就因为那几声乐曲,也曾经听过,就抛下了江山匆匆而去。

词句注释

①家善百:指陈世祥。世祥字善百,号散木,南通州人,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举人,入清官知县。有《含影词》。“家某某”是古代文人对同宗者的亲切称呼,即俗所谓“五百年前是一家”意。崇川:上海崇明。 冒巢民:冒襄(1611年-1693年),字辟疆,江苏如皋人,副贡生,与陈维崧父陈贞慧并称“四公子”。明亡隐于如皋水绘园不出。白生璧双:名珏,字璧双,人称白三郎,南通州人,善琵琶,好制新声。其时白家琵琶为当世一绝,珏为其中翘楚。 河下:如皋地名。 数(shùo):屡次。 趣:催促。陈隋数弄:陈隋皆短命王朝,此之寄寓有亡国之音的哀伤曲调。 顿尔至致:立时很有情致。 萧槭(qí):萧疏淅沥。 漏下四鼓:四更。这段话是词序。

②本师:韩愈有名作《听颖师弹琴》,此以颖师比喻白珏技法之高妙。 檀槽:槽为固定丝弦处。此指代琵琶弦。 挑:琵琶弹奏的一种技法。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

③逻逤(sù):唐时吐蕃都城,即西藏拉萨,产檀木。此代指琵琶。

④江东烟树:指家乡风物。作者时在江北如皋,常怀思乡情。

⑤灯前一对儿女:用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诗意。

⑥“忽然”句:弦声急响,掠过冰冷的屋脊。

⑦浑无据:全无凭准。

⑧澄心:堂名,南唐烈祖李昪所居,后主李煜尝制澄心堂纸,名满天下。 结绮:阁名。南朝陈后主宠妃张丽华的居所。

⑨撇却家山去:李煜亡国时所作《破阵子》有“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之句。

作品赏析

这首词作于康熙初,即迦陵寓居冒襄水绘园之“如皋八载”之际。词序交代写作缘由,可作绝佳小品文读。值得注意的是小序中“悲从中来,并不知其何以故也”一句,词人并非“不知其何以故”。其中原故已见乎辞:“伤今吊古”的历史沧桑感,其一也;“青衫已是人迟暮”的身世悲凉,其二也;“两家后主……撇却家山去”的故国沦亡情,其三也。词人正是怀着此种复杂心绪来听白璧双激越幽怨的琵琶曲的,全篇以听曲起,以不可遏止的伤怀为线索,以哀凉凄厉的视觉形象写听觉效果,使人不自禁地随其情感脉动而起伏跌宕,写情圣手,莫过于斯。故谭献《箧中词》评云:“拔奇于本师长歌之外”,谓其超出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之名作,是锐敏地觉察到了其中蕴蓄的巨大的感性魅力的。

据徐釚《南州草堂词话》记,当时迦陵赋此一阕,依白珏琵琶而歌之,听者无不凄然泣下,可见此曲此词是谱出了遗民之辈血泪交迸的心曲,同时又拨动了他们苍凉的心弦。

猜你喜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沧浪亭怀贯之

宋代 •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山坡羊·未央怀古

元代 • 张养浩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唐代 • 高适

其一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其二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其三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陈维崧
简介描述:

陈维崧(1625年-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末清初词人、骈文家,“江左三凤凰”之一。

陈维崧幼时便有文名,明亡后,科举不第。清顺治三年(1646年),其幼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任《明史》纂修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陈维崧卒于任上,享年五十八岁。

陈维崧工骈文,气脉雄厚,纪昀称其“才力富健,风骨浑成”,汪琬谓唐开元、天宝后无与抗。诗雄丽沉郁,为吴伟业派,徐乾学称其“近体似玉溪,歌行之运笔顿挫,婉转丰缛,前少陵而后香山”。词最工,一生所作,有一千六百二十九阕之多,古今词家所未有。为阳羡派的开山,与浙派词首领朱彝尊并称,曾合刊《朱陈村词》。其关心民瘼,以杜诗和元、白乐府精神为词,并有大量反映明末清初国事之作,尤足称“词史”。虽导源辛弃疾,但自拓疆宇,所以为大手笔,著有《湖海楼全集》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