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急雨刚刚停歇。抬头放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⑵怒发(fà)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
⑶凭阑:身倚栏杆。阑,同“栏”。
⑷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⑸长啸:大声呼叫。啸,蹙口发出声音。
⑹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⑺“三十”句:谓自己年已三十,得到的功名如同尘土一样微不足道。三十,是概数。功名,或指岳飞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
⑻“八千”句: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八千,是概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
⑼等闲:轻易,随便。
⑽空悲切:即白白地哀痛。
⑾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
⑿贺兰山:贺兰山脉,中国境内有两座山脉名贺兰山,一座在河北一座在宁夏。一说指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贺兰山,当时被金兵占领;一说指位于河北境内的贺兰山。据史料考证岳飞足迹未到过宁夏贺兰山,而岳飞抗金活动区域曾在河北贺兰山。
⒀胡虏:对女真族入侵者的蔑称。
⒁匈奴:古代北方民族之一,这里指金入侵者。
⒂朝天阙(què):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明代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学界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此词当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前后,也有人认为作于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
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开头五句,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作者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作者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气愤填膺。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一句,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觉不过像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一句,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这是对未来的瞻望。“云和月”是特意写出,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赢得抗金的最后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下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二句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此词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过片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耻”四句突出全词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的感慨。靖康之耻,实指徽钦二帝被掳,犹不得还,故接言抱恨无穷。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英勇的信念和大无畏的乐观精神。
“壮志”二句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这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它没有让人感到复沓的原因,在于其中有一种真气在。“待从头”二句,既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也说明了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语,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一腔忠愤,碧血丹心,从肺腑倾出,以此收拾全篇,神完气足,无复毫发遗憾。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豪情。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满江红·怒发冲冠》自明代发现以来至二十世纪初,世人一直认为是岳飞的作品。明代弘治年间,浙江镇守太监麦秀命人将这首《满江红》词刻于杭州岳飞庙碑之上,并由赵宽书写,显然认为此词系岳飞所作。明人徐阶所编《岳集》持相同观点。此后数百年间,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先后有余嘉锡、夏承焘、徐著新等学者对将《满江红·怒发冲冠》定为岳飞所作的观点提出质疑。其理由主要是,岳珂所编《金佗稡编》《鄂王家谱》没有收录这首《满江红》词,而且弘治十五年(1502年)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之前,从未见到过此词在世间流行。另外的依据是岳飞遇害后的历史背景。迫于秦桧及同党淫威,岳飞来往文稿多被损毁灭迹,而且此时岳飞一家已被定性为朝廷忤逆,眷属被远戍遣散,时人唯恐避之不及,和岳飞关联的史迹皆被毁匿。还有人对词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语句提出质疑,指出宁夏境内的贺兰山与黄龙府方向相对、相距甚远,而且是岳飞没有经历过的地方,不可能在词作中使用。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这首《满江红》词是后人伪托岳飞所作,伪托者疑为明人。有人认为是为此词刻碑的相关人士,即麦秀、扬子器、赵宽、李桢等;有人疑为明弘治年间时人反抗西北鞑靼人欺扰期间,王越或幕府手下人等为鼓舞人心而作;有人疑作者是明朝大臣于谦,认为这是作者由“土木之变”联想到“靖康之变”,借岳飞抗金事迹抒发胸中愤慨激烈心情写成的,这首《满江红》词和于谦的《石灰吟》等作品意境风格一致,在文笔上“等闲”一词也许是诗人于谦的习惯。
很多学者对这种质疑提出反驳,认为《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是岳飞不可动摇。词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贺兰山是泛指而非实指,是文学上惯用的比喻手法;况且中国有两座贺兰山,河北境内的磁县有一贺兰山,岳飞抗金活动范围以南北官道为轴,以贺兰山所在的磁州为中心,北起真定,南至黄河边的广袤地域,磁县贺兰山在岳飞北伐的战略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广铭、王瑞来等提出若干条理由。一、这首《满江红》词表述的思想感情和那种慷慨激昂的风格,和岳飞被《金佗稡编》收录的若干题记、诗词中的情感风格基本一致,说岳飞写不出这样的词作是站不住脚的。二、从汤阴岳飞庙发现王熙天顺二年(1458)所书《满江红》词碑,早于赵宽所书《满江红》词碑四十四年,可见有人说赵宽所书此词之前未曾见过此词出现的说法错误。王越生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他先后在西夏地区与敌军交战的年代最早是成化八年(1472年),最迟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而王熙所书《满江红》词是天顺二年(1458年),早于王越作战之时。三、元人杂剧的《岳飞破虏东窗记》第三折中有《女冠子》一词:“怒发冲冠,丹心贯日,仰天怀抱激烈。功成汗马,枕戈眠月。杀金酋伏首,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言愁绝,待把山河重整,那时朝金阙。”与这首《满江红》词相比,有的句子全同,有的句子相似,有明显的演变痕迹,这也是明代之前就有这首《满江红》词流传的证据。
《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中的“贺兰山”曾引起不少学者的争议,其中就有“贺兰山”在河北还是宁夏的确定问题,还有词中的“贺兰山”是实指还是虚指的问题。
有观点认为《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缺”并不在宁夏,而是在河北省磁县。
这已是史学界争议的老问题,主要是文学作品中地名的实指与虚指之争,关于是实指还是虚指的问题,学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持实指观点的学者认为,河北省磁县境内有小山名叫贺兰山,离岳飞出生地汤阴50来公里,离岳飞练兵地岳城30来公里,岳飞曾六次往返通过被金人占领的磁县贺兰山。而宁夏贺兰山在南宋时期属于西夏的领土,不是当时岳飞抗击金人时的作战地点。岳飞征伐的金国位于东北方,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境内,两地相隔数千里,方向和宁夏贺兰山完全相反。当捷报频传、胜利在望,岳飞有感而发“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这不仅表明了岳飞的战略部署,也透露出他对磁县贺兰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熟悉并极为重视。
关于贺兰山的地理位置,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贺兰山有两处:一在宁夏中部,一在河北磁县。岳飞抗金活动范围以南北官道为轴,以贺兰山所在的磁州为中心,北起真定,南至黄河边的广袤地域,磁县贺兰山在岳飞北伐的战略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专家认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之句,不仅表明了岳飞的战略部署,而且也表明他对磁县贺兰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熟悉并极为重视,以此山入词既属情理之中,又顺理成章。
持虚指观点的学者认为,对于中原封建王朝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贺兰山是代指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战争的符号。古代诗词里提及边塞,都以汉代为借代,而汉代在贺兰山与匈奴有战争,比如唐诗“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就是借古喻今修辞手法。同样,《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表达了,岳飞想效仿西汉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那样把金人打出大宋疆土的壮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借用霍去病“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斩敌匈奴的气势,表达内心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持虚指观点的学者认为,此词中的“贺兰山”并非“写实”,而是“用典”或“借代”。在金之前,党项族西夏政权曾是北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西夏人不断入侵,宋夏之间在西北地区曾有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岳飞词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是借西夏贺兰山来代指金人本土的军事屏障,表达自己对抗金大业终极目标的战略构想:不但要把金兵驱逐出境,还要乘胜突破其本土的最后防线,彻底摧毁其军事力量。因此,词中的“贺兰山缺”应是指更雄浑、更辽阔、更有战略意义的宁夏贺兰山。因此,《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缺”应是更雄浑、更辽阔、更有战略意义的宁夏贺兰山。甚至有人认为把《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缺”实指为河北磁县贺兰山“格局小了,磁县的贺兰山是丘陵,土坡,而岳武穆的意境是渴望拥有一个大一统的大宋王朝,如果不是宁夏贺兰山,何来的胡虏肉、匈奴血”,“汉代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饮马瀚海是古代将领梦想的至高荣誉,岳飞自视甚高,格局大,所以才有踏破贺兰山缺,朝天阙和直捣黄龙府的雄心,这壮志不是小山丘、小土坡可以匹配的,只有雄伟的宁夏贺兰山配得上”。
无论是磁县贺兰山,还是宁夏贺兰山,都可以解释得通。踏破贺兰山缺,可以做比拟用,可以解释为攻破金国的国门关口,打到金国的黄龙府。
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
襄阳走马客,意气自生春。
朝嫌剑光静,暮嫌剑花冷。
能持剑向人,不解持照身。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狩,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计之所以为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虽《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集《诗传》,固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甲申秋八月十六夜,予梦与酸斋仙客游庐山,各赋诗,酸斋赋彭郎词,予赋瀑布谣。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