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清代查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白话译文

黄花渡口接近芦溪,过了萍乡地势渐低。

狗吠鸡鸣在远村近舍,小鹅新鸭戏岸东岸西。

缫丝般的细雨沾湿衣裳,刀剪似的秧苗出水整齐。

此地风俗也与湖南差不多,春深时节处处都启动耙犁。

词句注释

1.湘东驿:属湖南醴陵,东临江西萍乡。遵陆:在这段路程中,作者是沿着陆路走的,故称。芦溪:地名,今江西省萍乡市东。

2.黄花古渡:古时春末夏初水涨称“黄花水”,此应泛指春末江水上涨的古渡头。

3.乳鹅:小鹅。新鸭:小鸭。

4.丝缫细雨:如抽丝一般的细雨。丝缫,抽丝。润:潮湿。

5.刀剪良苗:指刚出水的新苗像用剪刀剪过似的那样整齐。

6.风土:地方风俗。

创作背景

此诗收于《粤游集》下卷末。诗人在《粤游集》序中自云:“丁酉(1717年)夏,同年有自都下来者,…遂于十月初俶装,明年四月由粤西旋里,往返几二百日。”此诗当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诗人行至江西芦溪,从眼前所见、即事写景而作。

作品赏析

此诗写的是诗人从湘东陆行至芦溪一路上的感受。

首联叙旅途事,记时记地。一个“低”字,即概示了江西地貌特点。自湖南入江西后,渐入低平丘陵地区,已不同于湘粤的高山峻岭,旅途也趋于平坦,故诗中说“路渐低”。

颔联与颈联写芦溪一带人事景观。其中颔联写田园景物,村庄远近鸡犬吠鸣,其声可闻;溪岸东西乳鹅幼鸭戏于绿水,其色可见。诗中传出声响,描摹动态,透出色彩,写得有声有色。

颈联是写总体景象。杜甫《春夜喜雨》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贺知章《咏柳》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查慎行此联则总括此二诗意。诗人描写蒙蒙细雨与农田中的出水禾苗,满溢着勃勃生机,浓重的田园泥土气息悠然自诗中透出。细雨沾衣称“润”;出水禾苗曰“良”,诗人对田园无比热爱之情也表露无遗。

尾联转至人事的描写,以农村一派繁忙的耕犁生活收束全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定的田园生活的欣赏与热爱。“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本为赞美赣西之笔,但就前句来看又多了赞美湘东的意思,表明湖南农村的情况,比起赣西来,同样是富有生气的,有此一笔,诗的意境也更为宽广。

此诗从取材到语言风格,甚至整个艺术表现手法,都显然深受古典田园诗的影响。然而比较之下,此诗与传统田园诗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传统的田园诗大部分以表现隐逸为旨趣所归,篇末往往抒发所谓“归欤”之叹,与此相关,它们笔下的事物与农民的劳动生活常有一段距离。查慎行的这首诗,不光赞美了农村质朴闲静的气象,全诗更多却是着眼于农民的春种春播。这样自然就使作品更贴近生活,贴近农民的感情。因此,此诗的内涵比一般的田园诗也显得更为丰满深厚。全诗无华丽的藻饰,完全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叙景生动传神,真情流转而又不露痕迹,很能显出查慎行诗不尚藻饰,以白描见长的本色,是《敬业堂诗集》中上品之作。

名家点评

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会顾问刘季高、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按游踪所及,描写了自己的一路感受……全诗描写生动具体,形象鲜明,语言浅显,音节流畅,洋溢出一种欢快的情绪,反映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辞典·明清文学卷》)

现代诗人、前上海诗词学会顾问马祖熙:湘、赣两省接壤,萍乡更邻近湖南,风土人情,宛然相似。“春深无处不耕犁”,更是湘东和赣西的共同特色。多么富饶的土地,多么勤劳的人民啊!作者此时,全然忘却衰年行旅的苦辛了。全诗语言朴素而感情真挚,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元明清诗鉴赏》)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曾小丹:这是一首抒写作者从湘东驿往芦溪途中见闻感受的七言律诗……全篇不过是写作者途中所见所闻,但我们从作者笔下描绘的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景象中,能很好地感受到作者欣喜愉悦的心情,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淳朴自然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下册)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邬国平:此诗描写湘东春耕时节风情,充满生机情趣。(《清诗观止》)

猜你喜欢

忆秦娥·咏桐

宋代 •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江南曲

唐代 • 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登咸阳县楼望雨

唐代 • 韦庄

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尽日空濛无所见,雁行斜去字联联。

新制布裘

唐代 • 白居易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如鱼水·帝里疏散

宋代 • 柳永

帝里疏散,数载酒萦花系,九陌狂游。良景对珍筵恼,佳人自有风流。劝琼瓯。绛唇启、歌发清幽。被举措、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

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向绣幄,醉倚芳姿睡,算除此外何求。

查慎行
简介描述:

查慎行(1650年6月5日-1727年10月14日),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清代诗人、文学家。

查慎行年少聪颖,声名早著。早年受教于黄宗羲,得陆嘉淑赏识、朱彝尊提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中举,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赴殿试,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供职于南书房。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所到之处均有所作。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年),受弟查嗣庭牵连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查慎行是诗坛“清初六家”之一,继朱彝尊之后被尊为东南诗坛领袖。对清初诗坛宗宋派有重要影响,为中流砥柱、集大成者。查慎行在诗歌创作、诗歌艺术研究和诗学理论研究均有建树,生平诗作不下万首,堪称多产诗人。其诗兼采唐宋而以宋为长,于宋诗师法苏轼,整体肯定黄庭坚、陆游。诗风清新隽永。艺术上以白描著称,对后来袁枚及性灵派影响甚巨,主要作品有诗歌集《敬业堂诗集》《查初白诗评十二种》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