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兮清且空,对荷花兮丹复红。卧莲叶而覆水,乱高房而出丛。楚王暇日之欢,丽人妖艳之质。且弃垂钓之鱼,未论芳望江南兮清且空,对荷花兮丹复红。卧莲叶而覆水,乱高房而出丛。楚王暇日之欢,丽人妖艳之质。且弃垂钓之鱼,未论芳萍之实。唯欲回渡轻船,共采新莲。傍斜山而屡转,乘横流而不前。于是素腕举,红袖长。回巧笑,堕明珰。荷稠刺密,亟牵衣而绾裳。人喧水溅,惜亏朱而坏妆。物色虽晚,徘徊未反。畏风多而榜危,惊舟移而花远。
歌曰: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叶滑不留綖,心忙无假薰。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
遥望江南清远空旷的天空,对着无边无际的荷花层层竟红,碧叶好似卧在水面上,高高的莲蓬乱立在荷叶丛中。楚王在暇时来此游玩,妖艳的美人随行,钓鱼的乐趣暂且不说,也不论萍实的甜美。只看看那来回荡漾的轻船,船上人一起采撷初开的莲花,行船依傍着斜山转过一道道河湾,到了这静水中就不再前行。于是美人们伸出雪白的皓腕,舞起长长的红袖,坠下耳环,荷叶茂密,茎干毛刺繁多,于是挽起衣袖卷起裙襟,水花飞溅在喧闹的游人中间,可惜弄坏了美人的妆容。暮色已然四合,游人还是流连忘返,晚风使小船儿微微荡漾,美人们有一丝提心吊胆,又惋惜船儿离开了花丛。
歌里唱道:经常听闻芙蕖花可爱,想要采下它做成衣裙,荷叶光滑不会留下针线的痕迹,心事多了就再也无暇熏衣,这千春乐事谁与我一起,只有妾伴随着郎君。
⑴房:指莲房,即莲蓬。
⑵弃垂钓之鱼:此处用典。《战国策·魏策四》载:“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
⑶芳萍之实:此用“萍实”的典故。《说苑·辨物》载:“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於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后遂以“萍实”谓甘美的水果。
⑷回巧笑:平日那粲然的笑容不见了。
⑸堕明珰(dāng):脱落了耳上所戴的明珠。
⑹刺:指莲茎上的刺。
⑺榜:船桨,此处借指船。
⑻蕖(qú):荷花的别名。
⑼采撷(xié):指摘取,犹采摘。撷,摘下。
⑽綖:同“线”。
⑾君:即指上文中的楚王。
梁武帝父子似乎对江南夏日荷花盛开的景象非常倾心,因此梁朝宫廷一直流行着《采莲曲》,这是根据“采莲”情景改造而成的宫廷娱乐舞曲。在此基础上,梁简文帝萧纲创作了《采莲赋》。
这篇小赋开头四句描写歌舞环境,将读者带进一幅美丽的图画。在江南水乡风光背景的布置中,有丹红的“荷花”、覆水的“卧莲”、出丛的“高房”等。清远的碧天,无边的红莲,构成充满生气的境界。翠叶遮蔽流水,荷茎顶着莲蓬,恰如亭亭少女轻歌曼舞在一片翠绿之上。“乱”字表现荷叶、莲蓬、花朵繁密丰茂的景象,自有一种天然和谐美。
接着虚拟楚王和宫人采莲情景。“楚王”两句,写宫廷艳游之乐,这正是帝王欣赏“采莲”歌舞所企求获得的身心愉悦。“且弃”以下,都是写观赏宫女载歌载舞表演“采莲”的具体过程和聆听佳人歌唱的音乐效果。钓的鱼儿不要了,甜美的萍实也不尝了,兴之所至就是漾着轻舟采新莲。这里借用古书中弃鱼、食萍实的典故,为的是反衬荷花之美是多么吸引人而已。此赋写采莲女而托楚王事,本是虚构;用典亦属信手拈来,不必拘泥。“楚王”也是陪衬,作者着意写的是那些采莲女,写其服饰、动作、神态、心理。“回巧笑”,写出了她们采莲时神情的专注。“荷稠刺密,亟牵衣而缩裳”,是说荷花稠密繁茂,小舟穿行其间,衣裳常被挂住了。“人喧水溅,惜亏朱而坏妆”,写出热闹气氛。丽人们在采莲时仍注意妆饰,正是少女总忘不了自己形象的心理。荷花美丽,采莲如此有趣;暮色来临,她们仍留连忘返。晚风起了,她们既因波荡船摇而提心吊胆,又因轻舟漂离花丛远去而着急。“畏”“惊”二字颇为传神,状其急切之甚,使读者似乎听到了一声声娇喊。
赋末缀以短歌,是表演者所演唱的《采莲曲》的具体歌词,《乐府诗集》卷五十收入此曲。歌中先说“采撷欲为裙”,正是一种游戏。碧绿的莲叶那么滑泽,当然不能穿针走线,清香的莲衣也不须用香去熏。“叶滑”两句既写莲美,也表现采莲女天真的心理。最后两句反映丽人们愿长侍君王,长受恩宠的心情。全赋在欢乐的歌声中结束。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石塔来别居士,居士云:“经过草草,恨不一见石塔。”塔起立云: “遮个是砖浮图耶?”居士云:“有 缝。”塔云:“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 坡首肯之。
元丰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