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共收录37篇诗文)

宿旧彭泽怀陶令

宋代 • 黄庭坚

潜鱼愿深渺,渊明无由逃。

彭泽当此时,沈冥一世豪。

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

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

凄其望诸葛,肮脏犹汉相。

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将。

平生本朝心,岁月阅江浪。

空余时语工,落笔九天上。

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

属予刚制酒,无用酌杯盎。

欲招千载魂,斯文或宜当。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标签: 宋代 黄庭坚 宋词

答李几仲书

宋代 • 黄庭坚

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囷倒廪,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呻吟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

标签: 宋代 黄庭坚

鄂州南楼书事

宋代 •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宋代 • 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咏雪奉呈广平公

宋代 • 黄庭坚

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宋代 •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标签: 宋代 黄庭坚 宋词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

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

寄别说道

宋代 •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鸣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箎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

宋代 • 黄庭坚

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

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秧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

一百八盘携手上,玉今犹梦绕羊肠。

池口风雨留三日

宋代 •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徐孺子祠堂

宋代 • 黄庭坚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次韵梨花

宋代 •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醉蓬莱·对朝云叆叇

宋代 • 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标签: 宋代 黄庭坚 宋词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宋代 • 黄庭坚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标签: 宋代 黄庭坚 宋词
黄庭坚
简介描述: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以谪仙自称,世称金华仙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中国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惊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调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尉知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元丰八年(1085年)庭坚为承议郎,参加校定《资治通鉴》,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哲宗时元祐八年(1093年),黄庭坚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1094年),知宣州(今安徽宣城)、鄂州(今湖北武汉)。章惇、蔡卞劾其所修实录多诬,遭贬谪。同年底,被贬为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别驾,安置在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崇宁二年(1103年),朝中形势又大变,诏令销毁“三苏”、秦观、黄庭坚的文集。同年十一月,被除去官衔,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黄庭坚在饥寒交迫中凄凉离世,享年61岁。

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作思路有迹可循,甚讲法度,便于学习,所以其追随者很多。早年以文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以杜甫为宗,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词》)。黄庭坚“涤亲溺器”的感人孝行,被载入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

Top